“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又称人为气候干预,指的是以减少或抵消气候变化造成的升温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大部分都未经验证。
这些技术大体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则是在阳光照到地面之前将其反射出去。
目前正在考虑的各种地球工程技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未大规模部署。
有关人为大规模干预地球气候系统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几十年。然而,随着科学家和一些团体日益担心全球无法做到迅速减排,这一想法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需要借助其他解决方案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危险水平之下。
下表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新排放差距报告中的预测为基础,有助于说明其中原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按照目前各国气候承诺所能达到的排放轨迹(深蓝色)和将全球变暖分别控制在2摄氏度(黄色)以及1.5摄氏度(绿色)以下所需的轨迹之间的差距。2015年《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正如图表所示,目前全球离这一轨迹还很远。
人们期待各国的减排承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但许多气候科学家认为,单靠这些减排量并不足以让全球达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这意味着还需要动用去除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负排放技术”(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
二氧化碳移除
二氧化碳移除(CDR)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泛指能够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一切手段。
其中有些方法完全基于自然过程,如植树造林、修复红树林或增加土壤碳储量。这些通常不算是地球工程。
还有一些方法将自然过程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生物能与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相结合(BECCS)就属于这一类,同时它也是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地球工程技术。BECCS技术通过种植植物,一方面获得燃料和能源,另一方面捕获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储存在地下。
目前提出的一些方法纯粹是从技术层面出发的,例如直接空气碳捕获与封存(DAC)技术就是利用化学手段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再将它们集中储存起来以免其重回大气。如此,才能称其为一项负排放技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18年发布的有关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的报告中,通过四条模型路径来演示如何到2100年将全球升温稳定在1.5摄氏度,如下所示。
这些路径表明,长远来看推迟减排行动意味着减排曲线会更加陡峭。然而,所有这四条路径都需要在本世纪后半叶实现负排放。
第一条路径中仅包括“自然”的碳移除,如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用途的变化,这类手段通常不被视为地球工程。余下三条路径需要更高的负排放量,需要在上述碳移除的过程中同时使用BECCS技术。
IPCC还警告称,大规模部署碳移除技术是否可行“仍未经过检验”,试图依赖这些技术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是“一大风险”。
此外,一些人认为不应给这些二氧化碳移除技术贴上“地球工程”的标签,这么做会将其与风险可能更大的太阳能地球工程混为一谈。但也有人确实把二者归为一类,认为在部署问题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战略关联。
太阳能辐射管理
“太阳能地球工程”也称太阳能辐射管理(SDR),指的是通过将太阳光反射出去从而减少地球变暖的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是平流层气溶胶注入——将硫酸盐等气溶胶注入平流层,从而模拟火山大爆发引起的冷却效果。另一个比较著名的太阳能地球工程理念是海洋云增白,将海水喷入低空云层,使云层增白,达到增加反射率的效果。
其他一系列太阳能地球工程技术包括在太空中架设一组镜子,从而尽可能多地阻止阳光照向地球。
IPCC没有在其模拟路径中考虑任何太阳能地球工程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产生不良副作用,而且这些措施存在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其部署的可能性”,而且下次报告也不太可能在模型中考虑它们。
目前提出的所有地球工程技术或多或少都存在争议。大规模清除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地球升温可能成本会非常高,且需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即使研究证明是可行的,大规模部署此类技术在后勤方面也会存在巨大的挑战。BECCS还需要大量土地来提供所需的生物能源,因而引发粮食安全和人权方面的担忧。
太阳能辐射管理技术没有解决大气中温室气体过量这个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但它们见效快。可是,这些技术可能会带来显著的副作用,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或天气模式变化等。
有人担心一个国家部署此类技术有可能使另一个国家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严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气候变化带来的另一大影响——海洋酸化问题也是这些技术无法解决的。而且此类技术一旦突然停用,将造成全球气温急剧上升。
最后许多人认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地球工程的光明前景上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眼前的减排工作心猿意马——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风险”问题。
地球工程术语指南
在一些人看来,“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这一概念仅包括碳移除(CDR)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永久降低全球温度的潜力。但也有人认为,地球工程还包括太阳能辐射管理(SRM)技术,这种技术能够通过将部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而在短期内给地球降温。由于对其含义缺乏共识以及巨大公众争议,一些专家会避免使用“地球工程”这一笼统的名词,而更倾向于分别讨论碳移除、太阳能辐射管理或其他一些技术。
任何试图将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之内的可行途径都需要采取一些气候干预措施,并且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这在技术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社会上也面临着不小的问题。费用由谁来支付?如何支付?谁来决定在何时使用何种技术?这些技术是否会奏效?为了帮助了解这场讨论(也是未来几年人类展开的最重要的讨论之一)的走向,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份地球工程术语指南。这份指南根据各术语暂时的重要性排序,而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太阳能辐射管理(SRM)
这类地球工程技术旨在通过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或提高红外线外溢来为地球降温。具体包括:
平流层气溶胶注入
利用飞机、火箭或气球将二氧化硫等细小颗粒(气溶胶)注射到高空大气中,从而反射掉一部分太阳光线。这样能够暂时为地球降温,类似于过去大型火山喷发后的情形。
海洋云增白
向空中喷洒海水,使云层更白,增加云层日光反射率。
卷云变薄
高空卷云能像温室气体一样,阻碍热量的逸散。通过增加高空卷云的凝结核可以让它变得更薄,让更多热量散发到太空。
微型泡沫
将化学制剂添加到海洋或船舶尾波中来增加泡沫量。这样可以提高海面亮度,提高反射率。
白色屋顶
利用颜色较浅的屋顶反射更多的阳光,使城镇和城市保持凉爽。
反光层
用大面积塑料薄膜覆盖沙漠来反射阳光。
太空镜
放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以挡住太阳辐射的装置
二氧化碳移除
指降低二氧化碳这种主要温室气体大气浓度的技术,不同技术的风险各有差异。具体包括:
植树
在以前被树木覆盖的区域(再造林)或在其他区域(造林)来固碳
生物能结合碳捕获与封存技术(BECCS)
种植速生作物,通过作物生长过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燃烧这些作物释放能量,捕获燃烧排放的碳并将其封存在地下。
蓝碳
保护和恢复盐沼地、海草草甸、红树林、海草林和淡水潮汐生态系统,让它们能够吸收和储存更多的碳
海洋施肥
向缺乏营养的水域添加铁以促进光合藻类的生长,这些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海洋碱化
碱性(相对于酸性)海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碳溶解离子。因此,提高海洋表面的碱度(如添加石灰)可以封存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直接空气捕获
又称“人造树木”,利用化学材料,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饱和的“海绵”经过处理后可继续吸收二氧化碳。
其他
负排放
采用各种措施成功去除二氧化碳的效果的总称。
治理/规制
地球工程从字面意义上讲就会对整个地球产生影响。那么,应该允许哪个或哪些国家在何种情况下进行尝试?这可能需要通过一些国际协议才能公平地做出决定。
《伦敦公约》
管理海洋地球工程技术和测试(例如海洋施肥)的国际条约
GESAMP
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the Joint Group of Experts on the Scientific Aspect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SAMP)是一个联合国咨询机构,负责审查地球工程设想并提出建议
生物质
能够在燃烧时候产生热量的有机材料(通常是植物),经常被用来发电
反射率
指界面从光源反射回来的光量,反射率的大小范围为0-1,其中0表示无反射,而1表示全部反射。地球工程学经常试图增加太阳光的反射率(参见上文的“白色屋顶”)。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