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共享单车:如何由“乱”向“治”

仿佛一夜之间遍布中国城市的共享单车在改变城市交通面貌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智库专家为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支招。
  • en
  • 中文
<p>图片来源:Alamy</p>

图片来源:Alamy

2016年,随着共享经济理念的兴起,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借助智能手机支付技术的大发展,诞生于校园中的共享单车快速进入中国各大城市。几乎是一夜之间,红黄蓝各色共享单车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其在数量、辐射面、影响力、使用者体验等各个方面迅速超越了其他短途交通工具。

与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相比,共享单车在技术上和运营上都有革命性的突破。共享单车系统无需设置固定的锁桩及服务终端,基于GPS、互联网、手机支付等技术,打开手机共享单车APP扫描车身二维码,即可方便地实现车辆解锁及支付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与便捷性。美国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在天津的调查结果显示93%的用户认可共享单车。

据猎豹全球智库统计,截止2017年4月,中国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数量已达45家,共投放自行车约720万辆。据中国最大的两家共享单车运营商公布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在中国超过50个城市投入运营,累计投放超过300万辆单车,最高日使用次数超过2000万,系统开通至今累计骑行次数超过6亿次;ofo单车在国内外超过70个城市投入运营,同样累计投放超过300万辆。

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快速释放了中国城市原本被压抑的自行车出行需求,也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出行结构和大气污染排放。高德地图《2017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指出,伴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北京、上海5公里内的小汽车短距离出行明显减少,间接反映2016年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的推广替代了部分短距离的驾车出行,降低了小汽车短距离出行的比例,一定程度减少了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但共享单车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也对原有的城市管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自行车骑行基础设施的不足、管理规则的混乱和缺失使得共享单车成为各城市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各地政府部门也在各方面对共享单车开展了引导、规范工作,目前已有9个城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不过现阶段各地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均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订阅中外对话每周精选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订阅中外对话每周精选,网罗国内外环境专家的新锐视觉和深度分析送到您的邮箱!

 

 

面对共享单车这一新课题,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无法完全解决,目前急需在制度框架下完善管理政策及服务规范,界定政府、企业和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让政府、企业及使用者各司其职,发挥所长。

目前中国流行的共享单车,本身由市场主体运营,但参与到了公共基础服务领域。共享单车所提供的出行服务具备一定的公益属性,市场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市场与资本也存在不可规避的缺陷。企业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为寻求商业利益,往往缺乏承担公共服务成本的动力。无序占用公共空间停放自行车便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应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或条例,界定政府、企业及市民等三方的责任和义务:经营企业自主投放车辆并提供租赁服务,政府规范引导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市民合法依规使用。

提供自行车专用设施

共享自行车在各个城市的盛行,将城市对自行车交通一直以来的不当定位突显出来,同时也体现出城市自行车专用设施的匮乏。让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安全、方便和可行的城市出行方式,提供自行车专用设施是基础。这些设施需要符合实际的自行车出行需求,合理的提供自行车存放点,如在公交站点周边,需求集中的商业区、商务区及居住区布设。这不仅可以为骑行者提供便利,也能减少因随意停放自行车造成的混乱。其次需要完善自行车道建设,安全、舒适、方便易用的自行车道也是自行车骑行的必要保证。

制定产品标准

共享自行车的使用强度、频度远高于个人自有自行车。采用已有中国国家自行车标准远远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同时,共享自行车的使用特征有别于普通自行车的特征,也需要进行专项的技术规定。为保障承租人骑行安全,有必要单独制定共享自行车的产品标准。

更公平的支付手段

另外,人们也很容易忽略共享单车的“社会公平”维度。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典型共享单车使用者绝大多数是年轻用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共享单车能够被使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可以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APP来租还车和付费。这给中老年人群使用共享单车造成障碍。而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由于有多种支付手段,可以有效为中老年人群服务,因而使用者年龄更加均衡。这说明从提供交通工具的社会公平性方面来看,需要为居民创造多种方式的支付手段,为多数市民便捷使用共享单车奠定基础。

用数据支撑管理

作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崛起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在车辆设施设备和服务管理上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共享单车服务和管理水平。例如,共享单车应配置GPS装置,为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这将使得“电子围栏”技术成为可能:平台可根据共享单车的GPS定位数据判断其是否停入停放区域或禁停区域,配合城市管理,有效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各家运营企业如果可以通过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自行车信息共享,开展大数据分析,将有助于城市管理者科学确定自行车总量规模、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区等。

共享单车的诞生及发展,顺应民众的短途出行需要。虽然短时期内爆发式增长与政策滞后及设施缺失之间的矛盾势必会诱发一系列问题,但此时却更需要科学的引导,使这一新生行业真正助力中国城市交通的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