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中国最大钢铁尾矿库的昂贵污染

中国最大的尾矿库之一——包钢尾矿库,正在形成巨大的环境隐患。它富集资源,但变废为宝却难以举步。
中文

如果从高空俯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包头市,在主城区以西数公里,黄河之北十余公里处,可见一个黑灰色的庞大椭圆形“湖泊”,占地达11平方公里之广。它是大型国企——包头钢铁集团的尾矿库,已堆存近1.8亿吨细粉末状的尾矿,是中国最大的尾矿库之一。

尾矿库,是指矿山进行矿石选别之后、用以堆存其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包头钢铁集团的这座尾矿库,富集930万余吨稀土资源,以及众多其他稀有金属。业内对该尾矿的估值,从1万多亿元至十多万亿元不等,最高曾达到80万亿元。

另一方面,则是连篇累牍的负面新闻。媒体发现,该尾矿库环境污染极其严重,至少七个村、6万余亩良田的土壤被污染,其中2万余亩已不能耕种或减产严重,3000余村民近十余年来为此事到处投诉。不仅如此,该尾矿因存在放射性污染及潜在的溃坝风险,已经成为包头市及周边地区的严重环境隐患。

宝藏与灾难

宝藏就在面前。

包钢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对记者说,该尾矿库的资源价值,相当于又一座白云鄂博矿。后者是全球第一大稀土矿,工业储量达3600万吨,占全世界的36%。

对它进行估值并不容易,因为仅稀土元素就有十几种之多,每种价格不同,且波动极大。

但其严重的环境污染却是共识。一般认为,包钢尾矿库的建立,是在困难时期进行的错误决策,把宝藏放在了错误的地方。

在20世纪50年代包头钢铁集团建设时,由于矿区没有水源,不具备建设钢铁厂和选矿厂的条件,只能在百里外靠近黄河的地方建设钢铁厂和选矿厂,就是现在位于包头市郊的厂区所在地。最终,尾矿库就近选址在厂区周边。

官方资料显示,包钢选矿厂目前每年向尾矿库排入尾矿约700万—800万吨。此外还有包钢稀土华美公司及冶炼厂往尾矿库内排放工业废水(酸性水),每年约210万立方米。

20世纪70年代末,尾矿库引发的环境污染开始显现。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王建英告诉记者,尾矿库内高度盐碱化的污水通过土壤渗漏,进入周边地下的潜水层,严重污染了附近地下水水质。

那时起,尾矿库周边耕地肥力开始下降,动植物陆续受到影响。如今,大片耕地无法正常种植农作物,几乎全部荒废,潜水层地下水无法灌溉或供人畜饮用。共计超过7个村、3000多人、6万多亩土地受到影响。王建英说,污染物在地下水的带动下,还在以每年20-30米的速度逼近黄河。

在有目共睹的土壤危害之外,内蒙古、包头市两级政府以及环境学者则担忧该尾矿库的放射性危害以及潜在的溃坝风险。

由于近年国内多地发生尾矿库溃坝灾害,而包钢尾矿库临近内蒙古最大城市包头市以及中国北方最重要河流黄河,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该库位于地震多发地区,地震威胁也如影随形。

有出路,没动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但尾矿中的稀土未开始利用,包钢集团本身仍旧在沿用上个世纪老的工艺进行选矿——以选铁为主,而非以价值更大的稀土元素为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包钢研究机构人员告诉记者,包钢长期开采的铁矿,主要是稀土伴生矿,如果估算一年产量在1000万吨钢,按照5%—6%的伴生比例来算,就可以产出大约50万到60万吨的稀土,而全世界的市场需求不过十几万吨而已。

既然按照现行工艺正常开采铁矿、顺带回收稀土,就已能达到惊人的数量,市场供过于求,那么耗资开采尾矿库中的稀土,对于企业和当地政府来说就没有了内在动力。显然,这是导致尾矿库环境危害的更深层次原因。

马鹏起说,对于包钢集团而言,钢铁生产已经具备很大的规模,要保持产量,就必须保持开矿量;如果减少自身开矿量,而从国外进口贵得多的矿石,就将面临亏损。

“用自己的矿,虽然在稀土上是浪费了,但是对于铁精矿而言,则是便宜了。”马鹏起解释。

不少专家提出,包钢选矿的思路应当从根本上转变。多年从事稀土污染、矿冶废物回收利用研究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张雪峰表示,应当先提炼矿石中的稀土,后提炼钢铁,从源头将稀土的利用率提高,这是提高冶矿效率、减少污染的最好方式。

“包钢实际上是利用了最不值钱的东西,而把最值钱的东西留下了。”张雪峰说。

公开资料显示,包头白云鄂博铁矿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再过25年左右,铁矿区的稀土就将被开采完。

马鹏起提出,若以稀土为本位进行开采,则可以开采更久,同时还可以把其他的铌、钪、铁、萤石等全部利用起来。

2010年,包钢技术中心助理工程师张永、包钢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等共同撰文,公开发表了一种新的尾矿利用工艺,称为“串级闭路工艺”。

马鹏起对财新记者说:“新的回收方法将稀土精矿品位提高到60%以上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稀土的工艺,也消除了稀土冶炼阶段的污染问题。”

但他遗憾地表示,“新工艺却没有硬件、没有新厂房来支持应用,目前还只是个实验。”

事实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曾于2005年、2006年联合十多名学者联名上书国务院,提出类似的呼吁与建议,当时曾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示。然而,建议在包头至今未见落实的迹象。

原文刊于财新《新世纪》 201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