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之前亟需完成的“必答题”

李硕指出,刚刚结束的日内瓦生物多样性谈判不尽如人意,昆明大会完成“灌篮”得分已不现实,亟需调整步伐,依靠“三步上篮”实现关键成果。
  • en
  • 中文
<p>此次日内瓦生物多样性会议是新冠疫情以来与会国家代表首次面对面会谈。图片来源:IISD/ENB Mike Muzurakis</p>

此次日内瓦生物多样性会议是新冠疫情以来与会国家代表首次面对面会谈。图片来源:IISD/ENB Mike Muzurakis

三月底结束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日内瓦磋商令各方失望。此次会议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Post 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简称“GBF”)的推进有限,仅形成布满括号的决议草案,留给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大量悬而未决的议题,让我们认清了《公约》和“昆明进程”存在的深层挑战。期待今年8月举行的COP15出现流程顺利、结果有力的“完美灌篮”恐怕已不现实。

布局昆明进程的下一步需要准确理解目前困境的根源。日内瓦会议的失败不是一次谈判的失误,而是昆明进程开启伊始便存在的程序设计缺陷的结果。这些缺陷包括但不限于:重目标、轻执行、忽略资金;围绕目标的循环往复讨论——导致所有目标在日内瓦的案文都严重膨胀;诸如如何动员资金和进行国家目标设计、报告等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讨论。

各方应清醒认识到,单纯倚赖自下而上的谈判进程,沿用既有的问题百出的工作模式,将导致大量议题难产。眼下有必要在多边谈判的基础上,丰富工作模式,摆脱进程窘境。我们在此提出更为务实的“三步上篮”,帮助昆明取得必须拿到的分数。

第一步,昆明进程急缺自上而下的领导力。主席国应会同各国划定COP15成果的底线。具体而言,应甄别必须在COP15上达成决议的议题,确定成果的内容及力度,早日形成一份昆明“必答题”清单,以及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

以对昆明成果极为重要的执行机制(implementation mechanism)问题为例,各国同意在COP15之后一年内提交与GBF目标一一对应的国家目标和执行计划就是必须形成的结果。与此相连,通过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的导则(Guidelines)也是COP15必须完成的任务。再以资金问题为例,资源动员战略(Strategy for Resource Mobilization)也是昆明必须形成的成果。如果这一任务被延误到2022年后,那么昆明就会面临与十年前的爱知进程相同的境遇,即只为目标“画饼”,而如何兑现则一再被拖延。

第二步,主席国应依据“必答题”清单与各国展开磋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不断完善清单和答案,使昆明愿景逐渐成熟并在政治上为各方接受。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帮助各方正视昆明进程的现状和挑战,对COP15工作量形成合理预期,将注意力聚焦于决定COP15成败的政治性问题上,并在COP15召开前凝聚针对难题解决方案的共识。依据“必答题”的磋商也将帮助各国部长化繁为简,给予技术官员明确的授权,加速深陷泥潭的多边磋商进程。从现在到8月间,有必要召集双边和小多边、正式及非正式、技术层面和部长级的磋商。

第三步,对COP15的安排进行缜密设计,回应各方关于会议的问题。在澄清围绕COP15的众多后勤问题的基础上,对会议期间的程序设计将对解锁政治难题至关重要。高级别会议的时间、目的、成果,解锁议题的先后顺序,第一周的预期成果,会议期间不同工作模式的使用等都是亟需形成明确方案的问题。

考虑到昆明会议面临的大量未解议题,如若在COP15上延续日内瓦的按部就班,则必将带来各议题进展的同等缓慢,最终导致诸如国家承诺(national commitment)、目标监测(target monitoring)、资金支持等议题掉队,使得框架无法及时、正常运转。

总而言之,各方应对昆明会议的困难做好准备,有效利用会议前的时间。“三步上篮”也许并不花哨,但能保证分数应得尽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