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谁动了我的餐桌?(第4期)

中文

第四期 6月3日-16日新闻

关键词:猕猴桃、霉变粽子、西瓜、鸡鸭肉变牛羊肉、毒海带毒竹笋、姜粉

      6月3日新华网: 记者在陕西省周至县采访发现,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果农种植的猕猴桃依靠膨大剂增产三分之一。膨大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也有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痴呆等。

      6月7日新华网:五芳斋发现霉变粽子,可能致使南京孕妇流产,隐患疑在配送环节。此外,成都、上海等地也发现粽子霉变、生产日期表里不一的现象。五芳斋回应“已展开自查”,但称一袋粽子霉变是小概率事件。

      6月10日《齐鲁晚报》:济南发现“石头西瓜”,瓜瓤有腐烂痕迹,且瓜皮很硬,体重140多斤的人站上去没有破裂。山东农科院蔬菜所相关人员表示,鉴定之前原因还未知。

      6月10日西部网:记者调查发现,在严打食品添加剂的势头下,西安烧烤市场用牛肉精粉和羊肉精粉等“调味料”使鸡鸭肉变身牛羊肉的现象。

      6月14日《重庆晚报》:重庆查获一批毒海带毒竹笋,经检验,麻辣海带丝中添加了苯甲酸以延长其保质期,而堵住孙都加有焦亚硫酸钠,并用硫磺熏过。

      6月16日《广州日报》:台湾卫生当局称从陕西一公司进口的姜粉中检出塑化剂DIBP 33100ppm。涉及公司表示全力配合调查,可能是人为添加。

      点评:最近公安部公布了食品非法添加犯罪十大案例。可以想见司法力量介入食品安全困局,必有助于追究违法者。然而,深究食品安全乱象背后的经济解释,正如刘远举在《对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经济解读》一文中指出的,基层食品生产者因在强势的行政性、垄断性要素前议价能力不足,仅能取得很少的利润,从而难以进化为现代企业,走向品牌与声誉上的竞争,只能靠低质量来换取利润。同时联系前阵被压下来的关于政府系统特供菜的报道,不难看出,仅凭道德说教和法律武器试图消灭问题,而非从制度和市场角度反思,将难免导致越来越高的监管成本和体制漏洞下的新的隐忧。

张晓菲整理,孟斯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