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研究:全球半数煤企仍在开发新资产

“2021年全球煤炭撤资清单”揭示了主要煤炭企业逐步淘汰煤炭的缓慢步伐。
  • en
  • 中文
<p>俄罗斯的一处露天煤矿。全球煤炭撤资清单上约一半的企业仍计划增加新的资产。图片来源:Evgenii Parilov / Alamy</p>

俄罗斯的一处露天煤矿。全球煤炭撤资清单上约一半的企业仍计划增加新的资产。图片来源:Evgenii Parilov / Alamy

最近,42个非政府组织发布了最新数据,对全球煤炭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盘点。

2021年更新后的“全球煤炭撤资清单”(Global Coal Exit List)详细介绍了动力煤价值链上最大的1030家企业的活动,显示其中503家(49%)有开发新资产的计划,包括燃煤电厂、新矿山或新的煤炭运输基础设施。

为了有机会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以内,就需要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全球78%的煤炭消费。然而,上述煤炭项目却仍在继续。

“只要投资者、银行和保险公司继续支持全球煤炭撤资清单上的公司,就不可能及时淘汰煤炭,”主导全球煤炭撤资清单编制的德国非政府组织Urgewald的主管赫法·舒克金(Heffa Schuecking)说。

煤电扩张

尽管淘汰煤电的全球紧迫性不断增强,但全球煤炭撤资清单上约一半的企业,也就是503家企业仍计划增加新的资产。这些企业中,中国公司有131家,印度有58家,澳大利亚有38家,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各31家。

名单上的1030家公司中只有44家宣布了“退煤”时间表,其中只有大约30家的时间表被视为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一致。在这44家公司中,有两家来自中国,它们表示将在2040年之前关闭所有涉煤资产。

其中第一家是总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华电力(简称中电,CLP)。该公司在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不会在海外建设新的燃煤发电项目后,便宣布计划在2040年之前将所有机组更换为可再生能源。尽管这个退煤时间表对于中国国内来说已经足够早了,但对其在澳大利亚的运营来说却有些太迟(中电在澳大利亚拥有一座燃煤发电厂),因为Urgewald之前的分析建议经合组织国家逐步退煤的时间应比其他国家提前10年,以符合《巴黎协定》的目标。另一家声称将在2040年前退煤的中企是香港电灯(HK Electric),但该公司的计划是使用燃气电厂取代其所有煤电装机。

燃气发电不应成为替代选择

用一种化石燃料取代另一种化石燃料是错误的解决方案,但却是许多国家煤电厂退役或新煤电项目停止后的常见选择。2011年至2019年间,美国约三分之一的“退役”煤电厂实际上已改为燃气发电。孟加拉国已经放弃了三分之一规划煤电厂项目,菲律宾则放弃了一半以上的拟建煤电厂项目,可这些国家现在正大规模建设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和燃气电厂。

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趋势,因为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在释放后的头20年中,甲烷导致全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6倍。迄今为止,甲烷造成了约30%的升温。而在天然气的整个开采、储存和燃烧过程中都伴随着甲烷泄漏。液化天然气设施尤其如此。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更令人担忧的趋势:煤炭气化和液化。中交产投巴基斯坦电力有限公司以及中煤能源集团(中煤)都计划在巴基斯坦开展煤炭气化项目。将煤炭转化为另一种化石燃料并不是一个气候友好的选择。事实上,这个转化过程能源密集度很高,并且还会释放额外的二氧化碳和使用大量的水。就连世界煤炭液化领域的领导者——南非萨索尔公司(Sasol)也对这一工艺热情渐失。正如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康奈尔(Stephen Cornell)2017年对英国 《金融时报》所说的那样:“碳足迹太大,资本投资非常大,我们在投资回报方面有更好的选择。”可见,押宝煤炭转化完全偏离了气候友好型能源的道路。

大家一致认为习主席宣布停止新建海外煤电项目是个好消息。目前还不清楚计划新建的煤矿(如在俄罗斯和巴基斯坦)以及涉及中国企业或融资的60吉瓦拟建煤电厂中各有多少将被取消。这些计划不应转变成其他形式的化石燃料,其剩余资金也应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实施。

关于化石燃料,11月的格拉斯哥气候谈判明确了一件事:与先前呼吁逐步淘汰煤电的文本草案相比,最终协议文本中关于逐步减少未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施的煤电的承诺尽管较弱,但代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然而,几乎所有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不仅没有为未来制定计划,反而一如既往地继续扩大产能。根据Urgewald的“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清单”(Global Oil and Gas List),不久的将来,在现有石油天然气产量的基础上还将增加1900亿桶油当量。在减煤领域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控制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来自德国萨森堡的环境非政府组织Urgewald的供稿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