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当科学遇到战略:湄公河三角洲的忧伤?

湄公河流域的地缘政治角力是否会影响关于这条东南亚大河的科学知识更多地惠及当地的人民?
中文
<p>2009年9月,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云南小湾水电站施工现场。图片来源:Alamy</p>

2009年9月,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云南小湾水电站施工现场。图片来源:Alamy

随着中国加大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投入,美国方面的一些官员声称此举是在与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展开竞争。

这场事关湄公河地区科学和技术知识领域主导权的竞争表明,该地区面临的挑战愈加复杂,而且中国过去主要关注国内上游地区经济利益的立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自从上游的云南境内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来,湄公河沿岸国家对于资源共享的担忧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在数百项中小规模的投资中,由华能集团旗下的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大型水电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方面认为河流基础设施升级纯粹是为了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国内投资行为。国家出资兴建一系列梯级大坝工程(包括几座具有较大蓄水能力的大坝),希望借此推动当地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是下游的邻国却担心这些基础设施会影响上游来水。

澜沧江上的景洪水电站。图片来源:Alamy

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占到了整个澜-湄流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为湄公河三角洲贡献了约六分之一的年径流量。但是,由于湄公河流量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来自中国境内的上游径流量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在6月至11月的雨季,下游流量主要来自降雨,上游贡献的径流量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在旱季,来自中国境内的高山冰川融水则占到了相对较大的比重——为湄公河三角洲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径流量,对中游地区来说这一比例更高。

当下游缺乏降水时,冰川融水就发挥了稳定湄公河流量的关键作用。今年4月,一项针对2019年湄公河下游国家干旱的分析认为,叠加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降水减少,上游水坝对湄公河径流量的干预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清华大学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随后便发布了另外一份报告,对这种说法予以驳斥。该报告认为,澜沧江大坝的流量调节功能不仅没有阻碍下游的来水,反而还对河流管理有所助益。

在缺乏关于湄公河管理的国际协议的背景下,这种看似技术层面上的辩论的深远意义远远超过简单的科学事实分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对湄公河下游国家进行技术援助的历史。

科学优势是一种权力。当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在1949年的就职演说中提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援助的“第四点计划”( Point Four Program)时,他就非常清楚这一点了。杜鲁门提出的前三点计划包括支持联合国的所有机构、致力于二战后经济复兴和全球贸易、以及达成类似北约(NATO)这样的地区安全协议。这些构成了美国冷战时代的外交政策核心。

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为冷战期间美国的一项最有效的软实力战略开辟了道路,即利用科学和技术援助将将一些国家及其领导人拉拢到美国的阵营中。其中,推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正是这一愿景的核心。

湄公河地区早期获得的技术援助中,美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源源不断的美国专家为改善湄公河流域管理献计献策。随着越南紧张局势加剧,美国顾问开始无法直接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业务。但是,随后持续数十年的技术援助种子却就此生根发芽。

可叹的是,与中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也是在那时候就埋下了隐患。迄今为止,对湄公河地区的所有援助基本上都将该地区的大国——中国排除在外。而这种排斥恰好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当时正值乔治•肯南(George Kennan)的遏制政策与共产主义阵营对垒的焦灼时刻。在美国眼中,为“被丢掉”的中国提供技术援助已经没有动机。

21世纪初的今天,中国在全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无可匹敌。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也开始以非常相似的方式参与到地区事务中来。21世纪初的今天,中国在全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无可匹敌。如今,要想向一位有大型多功能水坝设计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取经,最该去的地方是北京,而不是博尔德峡谷(Boulder Canyon)(注:美国胡佛水坝所在地)。

研究型大学的参与是发展知识和技术优势的重要一步。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哈佛水资源规划组”(Harvard Water Program)是世界水资源管理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而如今,中国科学家们取而代之,稳稳地坐在了这一位置上。

湄公河流域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中国流向下游东南亚地区的不再只是水流和泥沙,还有相关的研究项目、科学数据、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

这对域外国家参与该地区事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为湄公河流域提供技术援助的最终目标是使流域内的人民实现可持续的韧性发展,包括提高他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那么这种新技术知识的注入理应受到欢迎。合作而非竞争不仅是国际科学界的特点,也应该成为技术援助的目标。

然而,水资源技术援助的复杂历史却令人难以忽视。人们不应该忘记,美国的技术援助计划曾经如何有效地使“美国经验”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主导性理论——如今很多仍在管理着世界各地河流的河谷管理部门就是那个时代的遗产之一——,也为无数美国承包商打开了大门,他们跟随着美国垦务局和陆军工程兵的专家们跑遍了世界各个角落。有关河流系统的知识,尤其是关于湄公河这样复杂的河流系统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免费和无条件开放的。随着湄公河流域地缘政治问题的愈加突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知识必定会成为区域影响力竞争的重要角逐场。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