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煤化工“黄金十年”将至?

严重的雾霾天气和骤降的煤炭价格让煤企不得不调整其经营模式。
  • en
  • 中文

曾在山西两家煤炭国企做过销售经理的王光春,从去年开始觉得煤难卖了,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 “过去黄金时期,都是客户上门找我。从去年开始,是我们要上门找客户,而现在是去哪儿找客户都不知道。 ”卖了十多年煤的王光春对财新记者说。

王光春现供职于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下称同煤集团)旗下公司,客户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以及京津冀地区,但现在山西省外的客户越来越少。 “很多省市都出台了煤电互保政策,当地电厂必须用当地煤炭。 ”他补充说,京津冀及山东还出台了限制煤炭使用的政策, “现在这些地区的煤炭销售竞争非常激烈” 。

为了治理雾霾污染,这个冬天,中国政府在京津唐地区开始实施严格的大气治理措施,其中重要举措就是限制煤炭使用。按照国务院及环保部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降到65% 以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相应减少煤炭消耗9300万吨,年均减少约2000 万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增加天然气消费1500亿立方米。

销售困难,价格疲软,煤炭企业不得不寻求转型。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选择了向化工等下游延伸。而国家发改委对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节奏也显著加快,中国煤化工项目迎来开建高峰。

煤炭企业扎堆转向煤化工,产学界多有担忧和批评。很多人指出,新型煤化工产业有助于企业转型,但当前大规模扎堆上马仍须三思;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解决煤作为化工原料的污染问题,用前端生产的污染和损耗换取末端消费的清洁, “按下葫芦浮起瓢” ,最终仍可能得不偿失。

煤企进入微利时代

一年来,煤炭价格下滑幅度曾超过20%,到今年9月底进入了一段价格反弹期,跌幅回补大半。但王光春清楚,这不是煤炭行业的拐点, “只是冬储带来的季节性上涨,但是冬天过后呢?”据他透露,从今年6月开始,其所在公司已经开始亏损,集团的煤炭库存也高达十余万吨。

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2013年1月至9月,山西省煤炭行业亏损面达到48%,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 133.8亿元,同比增长79.3%,占全省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重为40.7%。另根据 Wind 信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54%,净利润同比下降8.13%。两个重要指标双降,尤其是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让诸多业内人士认为,煤炭市场的下行压力很大,中国煤炭行业开始进入到微利时代。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昌森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将进入深度调整,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蚕食传统化石能源领地,而节能减排、环保、产能过剩行业治理等政策逐步推进,都将大大压缩煤炭需求,令煤炭供求失衡情况日益严重。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也表示,新近出台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下称 《行动计划》 )将对煤炭工业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在充分考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的前提下,煤炭的消费比重将有所下降。 ”山西汾渭能源咨询公司价格组经理曾浩对财新记者分析称,京津冀及山东的从严控煤政策主要针对低卡高硫煤,这部分煤炭在山西较多, “所以对山西煤炭企业影响最为明显” 。

发改委大转弯

从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对煤化工项目的态度 “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从之前的 “严控”转向“肯定” ,审批速度也大大加快。仅今年3月,发改委就集中批复了十余个大型煤化工项目,9月又有7个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路条。

至此,今年已有15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个煤制烯烃项目和2个煤制油项目拿到了路条。

《行动计划》一方面限制煤炭用量,另一方面为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护航,提出要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中国煤炭在燃料和原料两种利用方式上基本五五开,有近50% 的煤炭被作为原料用于煤化工,其余的则直接用于发电燃料。煤化工的产品链包括: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 、煤制气、煤制乙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以及煤制芳烃。

“选择煤化工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有目前政策的配合。 ”曾浩指出。

国泰君安预计,2013-2017年,国内仅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等四类项目的总投资规模就将超过1万亿元,新型煤化工建设将直接拉动3亿吨以上的煤炭需求。

王光春所在的同煤集团也在今年3月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一个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

据同煤集团一位高管透露,早在2009年6月,同煤集团就和中海油方面签署协议,决定在大同地区启动这个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项目。但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同煤集团的这个项目并未通过审批。同煤集团还有一个60万吨甲醇项目也从2007年开始走审批程序,直到今年年底才有望实现试生产。

同煤集团上述高管透露,目前同煤集团正在加快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我们预计在 ‘十二五’期间建设6个项目; ‘十二五’末,规划的32个非煤产业项目总投资将达千亿元,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将占总销售收入的60% 以上。 ”目前同煤集团的非煤产业比重不到30%,这些非煤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炭超过3000万吨。

整个山西省都在规划煤化工产业的发展。11月6日,山西省经信委发布《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山西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煤炭的化工转化率由目前的2.2%提高到10%以上。

扎堆上马的隐患

政策驱动和企业内在需求的双轮推进,让很多人将未来的十年称为煤化工的“黄金十年” 。

但事实上,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成本高、回收时间长,过去政府的态度反复亦不无道理。以目前最被看好的煤制气为例,这类项目投资巨大,并且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在一些产业人士看来,煤制天然气项目必须缓慢进行,合理确定产业规模,避免盲目的发展。

煤制气工程的投资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建造费用占70%-90%,其中设备占30%-40%,土建15%-20%,安装约20%;另一部分是财务费用,如土地、各种税费、银行贷款费用等,约占10%-20%。以同煤集团的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此前规划预计投资额达到248亿元。

“从煤化工规划来看,有煤、有水资源的地方发展煤化工尚可理解,但一些地方没有煤、没有水也在做,这必然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煤化工项目的无序上马,会招来新一轮产能过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经济运行部副主任梁敦仕认为。

煤制气前端生产性污染也不可忽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曾经表示: “煤制气的生产很难做到不污染,不能为了部分城市的干净,产地那边就忘了。另外,煤炭转换成天然气有40% 的能量损失,再加上运输环节的成本,如果最后这些天然气还是拿来发电,整个煤炭转化天然气再转化为电的能效仅仅在30% 左右,还不如直接烧煤发电。 ”但民生证券分析师王小勇认为,煤制气主要担心是水、渣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废渣可以综合利用,作为建材水泥等原料;用水也不是大问题,如新疆引额济乌工程有18多亿立方米的总水量;而二氧化碳是现在所有一次能源的共同问题,比如页岩气会产生规模比煤制气更大的二氧化碳。 ”他认为,总体而言,煤化工值得期待。

原文首刊于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