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中国真的门户开放了吗?

中文

嘉宾撰稿:Matt Price(Nth Power公司),Punit Chiniwalla, (Panorama Capital公司)

|今年五月,我们和另外3个考夫曼研究员前往中国,开始为西方能源技术公司在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寻找机会。代表团成员包括五家高能风险投资公司,他们共同筹集了80亿美元(54亿人民币)资产,并集合了65多家证券投资公司。在中国的两周时间里,我们与中国领导人及外国公司领导人进行了50多次会谈。之后我们得出结论,中国能源市场对外国公司的门户开放可能只是错觉。

在我们所参与的会议中,都有压倒性舆论称:清洁能源的发展机会日益剧增。中国能源部门的供需失调,加上大量的投资,促成了可再生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空前发展。2005年至2010年期间,风能增长了十倍以上,太阳能增长了五倍,核能增长了四倍以上。这些增长点近期并没有下落的迹象。中央政府已经制定了2020年的计划,要使风能增长十倍,太阳能增长60倍以上。政府已拨款1.9万亿美元(13万亿人民币)用于到2020年间的能源工程研发。 

然而,大规模并且高速增长的能源科技行业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带动技术公司的兴起。从会议中我们发现,很明显,中国能源技术的主要买家其实是中国国内外能源技术公司,他们90%的收入来自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中国政府的领导力和责任感是令人钦佩的。美国政府是否也需要这样做还存在争议。 

政府的行为虽然值得称赞,但是他们并不愿做外国技术的长期买家,这就成了想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的一大挑战。这一点和关于能源供应的国家安全给了外国加入者明晰却又含蓄的阻碍。 

我们没能发现关于外企更容易涉足的领域的硬性规定。总的来说,外企的高科技的,资本密集的以及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提供的产品可信赖度和性能需求的小众市场。另一方面,通讯和控制技术,特别是在智能网络方面被看成是被看作是战略优势。因此,该产品由国企优先提供。在智能网络这一领域,国家电网是主要提供者。由于可再生技术的销售和操作主要依赖于五家国有公司中的一家,所以该技术在市场上并没有被禁止。但是国内厂商的竞争非常激烈,但看起来好像在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企业都在争取毛利率。技术的迅速商业化是中国企业目前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由于这些挑战,我们发现企业集中于三点策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最普遍的一条是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其次是在中国企业的子公司进行投资。然而我们发现利用这个策略的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不如建立合资公司的企业。 第三条策略是向一些地区出售技术许可证或专营许可证。这种对策的收益相对要低,但是却可以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 

中国的清洁能源市场上,机遇于挑战并存,这便是对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影响。从业人员应探索出经深思熟虑的应对策略,并且评估中国在该行业是否真的门户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