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浪费型政府”与“节约型社会”

中国期望通过减少资源浪费来创建"节约型"社会。但唐昊指出,这一努力因 "浪费型的政府"而受到了制约。
  • en
  • 中文

近年来中央政府正在大力推行 “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笔者认为,所谓节约型社会不应仅是经济上的概念,更应是一种以资源节约为动机的社会发展模式。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政府主导社 会”传统的国家里,“节约型政府”的建立无疑是“节约型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恰恰是来自某些地方政府层面的浪费已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浪费源之 一。在“浪费型政府”的管理下要达致“节约型社会”,恐怕是困难重重。

政府日常工作中的浪费现象

某些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让人触目惊心的浪费现象:

首先是某些地方政府的办公楼过于奢侈豪华。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办公楼群占地数百亩,内有 6 幢办公楼和 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 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办公大楼整体形态与美国白宫完全相同;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办公楼, 被 民众称为“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公楼”;重庆市忠县黄金镇依山而建的形似天安门城楼的仿古式办公楼,堂皇富丽直追真正的天安门。对这些奢华的办公楼来说,不 但其所处的中心地段占用了城市稀缺资源,而且对比这些地方的民众其实并不富裕,甚至仍处于贫困的现实,其不菲的造价和精致的装修就更显得触目惊心。

其次是政府直接浪费。包括公款吃喝、公车消费,以及其他繁复的公务礼仪花费已达天文数字。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提到:去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和2006年国防开支差不多。而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分别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上。

此外政府日常活动中水电消耗浪费惊人。北京市一项调查显示,48家市区政府机构年人均耗能量和年人均用水量分别是北京市居民的4倍和3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小时,相当于该市居民人均488千瓦小时的19倍。也就是说,在那些政府机关里,一个公务员1天的耗电量,相当于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

这样看来,中国社会最大的浪费者不是小民百姓,而是政府。为什么公有财产更容易被浪费?这是一个公有财产的使用缺乏监督和惩罚机制的问题,也涉及到政府是否尊重纳税人等现代政治伦理的问题。

节约型政府为何难以出现?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中说,以夸耀的方式消费贵重物品,是有闲绅士博取名望、显示其与众不同的一种手段。但从中国的政府浪费现象来看,似乎又不仅仅意味着夸耀。

近年来,随着房价、地价不断上涨,拥有垄断性土地资源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其幅度远远超过GDP和 国民收入增长,如此多的收入自然提供了充足的浪费资本。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在其他一些更有钱的国家,政府花钱也不是那么随意。政府过度消费的背后,是 现代政治意识薄弱,纳税人和纳税人的钱都得不到尊重。政府官员的心态是,这些钱只有花掉才是自己的,才会被自己享用,单纯放在那里就和自己无关了。所以, 只要钱不装进个人口袋,怎么花都行。这样看来,奢侈浪费确实会造成品行下降,对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都是不小的伤害。

除观念基础外,在政府机构内 部,政府浪费至少存在三方面的制度基础:首先,公共权力边界模糊不清,方便了官员最大限度自我授权和逃避责任,导致公权私用、合法侵害公众利益,挥霍浪费 只是其表现之一。其次,政府内务管理机制缺失。中国政府机构一直都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而且政府机关是优先供电区,缺乏节能监督,即使 用电高峰期拉闸限电也不会限掉机关用电。第三,财政管理体制失效,公共财政监督体制、政府采购制度、公共财务审计制度作用都难以发挥,这导致政府花起钱来 远没有私营企业那样讲究经济核算,追求最低成本。可以这样说,在制度层面,其实腐败与浪费同源,而在反腐措施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不进自己的口袋但同样能 够享受到好处的奢侈浪费就成了某些官员首选。

除政府自我监督乏力,社会对于 政府监督失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政府机关所存在的公车过多、公款吃喝、公款娱乐、公费旅游等现象得不到有效约束,主要是因为政府财政的天然监管 者——纳税人被排除在监督之外。而作为普通民众自己也缺乏西方那样强烈的纳税人意识,习惯了政府的铺张浪费,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现实中外部监督的严重缺失 鼓励了政府机关行政浪费失控。

可以这样说,中国社会广泛存在 的政府浪费现象决非某些人的生活习惯问题,而是由结构性因素所产生的社会普遍现象。关键之处在于,制度和观念层面的缺陷使得政府的节约行为得不到奖励、浪 费又得不到制裁。作为自利的“经济人”,政府就有动机和条件以奢侈浪费的行为为自己牟利,成为“浪费型政府”。由于“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者的行为已不 可避免地走向节约的反面,那么“节约型社会”的呼吁落在空处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节约型政府”建立的途径

从政府的角度看,为达到节约发 展、避免出现“浪费型政府”的目的,其所应努力的方向至少有三个:一、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缩减政府规模。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中,政府因不断插手 市场运作而导致职能扩张,并因此维持了不应有的巨大规模,历经多次精简都无疾而终。对此,根本的方式是转变和规限政府职能,以此缩小政府规模,为节约开支 提供必要的前提。二、国家还可以考虑通过减税等政策,减少政府手中的钱,从而为政府部门自觉节约提供动力,减少社会财富的无谓损失。三、最直接的措施当然 是建立新的财政预算体制,引进政府运行成本核算机制,并配合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改变政府花钱太随意的习惯。

从公民社会的角度来看,建立节 约型政府和节约型社会,老百姓可以采取的行动其实很多,如:施加公共压力促使政府开支的透明化、公开化。这些天中央电视台正在举行楼堂馆所大曝光活动,而 此类讨伐正是中央政府出台政策以更严厉手段整治豪华办公楼的原因之一。当然,这种“运动式”整治估计效果有限,但至少在一定范围内遏止了奢侈风气蔓延,同 时也推动了更严格的政府财政监督在法律和制度上的完善。但如何使这种社会监督走向制度化和经常化,持续性地发挥监督作用,而非止步于一次短暂的“运动”, 恐怕是从“浪费型政府”到“节约型政府”所必经的路径。

唐昊,男,生于1974年,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市民》杂志副总编辑,著名专栏作家。曾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南风窗》《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学术期刊和平面媒体发表文章数十万字。

首页图片罗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