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怒江移民的前车之鉴

刘鉴强在第二篇有关怒江大坝建设的报告中对怒江支流上已建大坝造成的移民安置问题进行了调查。
  • en
  • 中文

很少有人知道,在怒江的支流上,一些水电站已修建起来,受电站影响的移民安置不好,补偿不足。这些先行者的遭遇,为怒江5万潜在移民的未来投下阴影。

告诉我这件事的,是怒江贡山县的农民。土生土长在怒江河谷的居民,对于自己的命运,掌握着比所有政府官员、水电公司和NGO都多的真相。

在此之前,5万移民的福利,是怒江大坝争论的焦点之一,支持方说要帮助怒江人民脱贫致富,而反对方则说,大坝将淹没怒江人民的家园,令他们更加贫困。

反对方握有更强有力的证据,大量事实表明,许多移民并没有过上水电公司所承诺的美好生活。将要建设怒江电站的水电集团,曾在附近澜沧江上修建了漫湾电站,动工之前,水电公司喊出口号“漫湾发电之日,就是百姓富裕之时”,但从1993年发电以来,原住民的生活并无改善,甚至恶化。当时,漫湾电站被认为“投资最省”,“效益最高”,成为电站榜样。可是,所谓‘投资最省’,原因之一是对移民补偿最低,所谓‘效益最高’,原因之一是对移民后期扶持最少。在距水坝800米的田坝村,考察人员发现,这里的240多位居民,一半以上靠拣漫湾电厂的垃圾为生。《国际先驱导报》说,漫湾移民守在电站的旁边,却用不起电,政府“以电代柴”的承诺成了空话。根据云南省农调队的调查,水库淹没前移民纯收入高于全省坝区平均值11.2%,淹没以后,收入不到全省坝区平均值的一半。

2002年,一份新华社内参送交中央领导:《漫湾电站建成十年,库区百姓贫困化严重》。中央极为重视,责成有关单位调查,认定情况属实。

受到大坝伤害的,又岂只漫湾坝区的百姓。中国青年报张可佳报道,50年来,中国大型水电工程共有1600多万移民,其中有10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有些水电集团的人不喜欢这个数据,说它没有出处。那么,我们来看权威部门的数据。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局长唐传利在一次讲座中说,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水库移民约2300余万人(含繁衍人口),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解决温饱。

没有解决“温饱”是什么意思?――吃不饱,穿不暖。水电公司过去的所作所为,怎么能让怒江人民放心呢?

支持建坝者又不高兴了,说那是老黄历了,过去对移民补偿不好,未必今后仍然不好。

此话有理。你可以说很多水电项目的移民受苦,因为这些都有明证了,但是,你不能肯定怒江移民一定受苦,因为至今为止,规划中的怒江13级电站,还没有建设。

尽管怒江河谷的百姓没有得到知情权,当然也没得到参与权,但是,支持建坝者说,他们将从电力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补偿移民。他们会做得比以往更好,怒江人民会有美好的未来。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将做得更好,但也不能怀疑他们的美好愿望,不是吗?虽然没有发现怒江移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证据,但是也没发现伤害移民权益的例子啊。

但遇到一些村民之后,我才知道,电站伤害移民权益的事,正在发生。

在离怒江州贡山县30公里的捧当乡,有一个位于怒江支流迪麻洛河上的迪麻洛村。两年以前,这里建起了电站,是目前怒江支流上最大的电站。这个村有12个组,其中有3个组直接受到电站的不良影响。

电站所在地名为旺其旺村,为电站让路,100多位老乡搬到了8公里外的怒江边上,名为“华龙新村”。“多么好的名字!”一位村民说,“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

这里的房子显然比原来的房子结实,水泥,石板,石棉瓦,家中每个人都有房间。但是,老乡并不喜欢,他们原来的家是两层楼,虽然简陋,但河谷里湿气大,为避免受潮,人住二楼,现在却要他们睡在一楼潮湿的水泥地板上。而且房子只能遮风避雨,吃饭问题呢?燃料问题呢?旁边电站的电价变来变去,原来4毛钱,现在升到4毛6,老乡本来就穷,哪里有现金买电?天气冷,家家户户需要烧柴取暖,以前可以在家里的山上砍些干柴,现在树全变成人家的,回去拉柴,还要雇车交费。补偿费大约一家1万元,可搬到那里1年,钱马上就吃完了,以后怎么办?有的老乡想把新房子卖掉,再回到老家,可老家没土地了,再说,又有谁去买这些中看不中用的房子呢?

水电公司在两三公里外给村民们买了一些地,但那是其他村子的退耕还林地,还有4年不能动,就是4年后能动了,里面种的竹子,林业局能允许砍了种地吗?再说地也不好,坡度很大。

大部分人没有生活来源,只好去砍柴卖,出去辛辛苦苦一个星期,能挣100块。搬家才一年,生活就这样困难,以后怎么办?

另外一个小组名为青麻塘,有170人左右,他们部分土地被淹,一共补偿30万,平均一人不到2000元。这个村本来半农半牧,地淹了,牲口没吃的,无法过冬。没有牲口,地种不好,完全用化肥,又贵又不好。村民们生计大受影响,那每人不到2000元的现金补偿,能起什么用呢?
  
还有一个木楼村小组,200人,住在高出江面800米的地方,因为建电站修路,把村边的半座山切了下来,把他们的土地毁了,令村子脚下发生泥石流,一旦下雨,极为危险。整个村子的根基被破坏了,却只拿到6万块补偿,平均每人300元――不,还有其他补偿,水电公司还给了每户人家100块石棉瓦,约合1000块。  

一位村民说,百姓敢怒不敢言,因为当地官员说了:“这是国家建设,谁也不能添乱!我们这里穷,就是要矿电富乡!”

村民们看到,的确有人富了,但不是村民。村民穷了,家园毁了。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我想请教那些先生,你连500位怒江移民的生活都不能解决,怎么就可以发誓,你能让5万移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呢?

 

刘鉴强,北京记者

发表在中外对话的刘鉴强的其它作品: 怒江上的迷雾

首页图片Calvin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