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中国碳中和承诺应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化

既然中国已经决定逐步淘汰国内的高碳项目,“一带一路”国家也应为低碳发展做好准备。
中文
<p>中国太阳能公司耀威科技在2019年时表示将在津巴布韦建立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扩大非洲市场供应。图片来源:Sylvia Buchholz / Alamy</p>

中国太阳能公司耀威科技在2019年时表示将在津巴布韦建立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扩大非洲市场供应。图片来源:Sylvia Buchholz / Alamy

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之前实现国内碳中和,为中国经济和未来的能源投资指明了方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应以这个新的目标为起点,通过从中国进口脱碳技术和出台相应的政策,走上一条更加清洁的增长路径。

海外建设更多高碳基础设施的风险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3E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为中国在2060年之前实现国内碳中和提供了路线图。研究显示国内化石燃料投资和使用将急剧下降。到2050年,煤炭、天然气、石油消耗将分别下降96%、75%和65%。电力部门和重工业若不能积极主动地为这一转型做好准备,就可能会寻求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更多高碳项目。

当然,能源投资的决策权最终在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府。他们需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融资缺口,同时还要应对支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各方带来的压力。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都没有作出碳中和承诺,其中许多还认为高碳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所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增长路径。中国的海外贷款更多地流向了化石燃料而非清洁能源。2000至2018年间,中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海外能源贷款中,太阳能和风能仅占2.3%,其余主要是化石燃料、大型水电和核电项目。

考虑到燃煤电厂的环境和气候成本远大于收益,至少现在是时候停止在海外投资新建此类项目了。

除非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电力发展计划,否则他们新建燃煤电站的计划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新的碳排放源。幸运的是,巴基斯坦政府最近的一些改革可能会更多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孟加拉国正在重新审核几个拟建的燃煤电站。但令人担忧的是,有迹象显示该国可能会“匆忙上马天然气项目”,而非可再生能源。这凸显了国家能源规划在确定“一带一路”拟建项目的碳含量方面的重要性。

与项目所在国就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谈判的中国国有企业往往掌握着相当的话语权,他们在交付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方面经验更丰富,有可能会引导谈判倾向于高碳项目。“一带一路”国家必须认识到这给公共预算带来的风险。国家监管机构应该自问:既然开发清洁电源不会增加空气污染和呼吸系统疾病,那为什么还要用煤炭?为什么不支持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以及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而是还在依赖昂贵的进口石油?考虑到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大幅波动,为什么还要投资昂贵的天然气基础设施?

中国或许没有最终决定权,但可以停止对化石燃料的投资,鼓励国有企业专注可再生能源,还可以要求对所有“一带一路”项目进行气候风险评估,并引入低碳投资目标。这将有助于“一带一路”脱碳,同时降低中国国有企业和银行因过度投资高碳项目和技术而面临的风险。

符合碳中和的清洁增长情景

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一个市场信号,说明其未来的国内投资将优先考虑清洁能源。这应该是向“一带一路”国家决策者敲响的一个警钟,他们应该适时强化自身的低碳政策和清洁能源目标。如果中国正在逐步摆脱煤炭,为什么其他国家还要退而求其次、选择污染更大的高碳项目呢?如果“一带一路”国家对低碳路径有兴趣,那么在清洁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应该努力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交流。中国企业可以帮助降低后者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成本,进而帮助其实现国内目标。

清洁能源潜力巨大。在埃及和阿曼,中国企业参与的燃煤电站提案已经被搁置可再生能源项目则大获成功2018年,协鑫签署合同,在埃及设立该公司首家太阳能电池板工厂。2019年,耀威科技表示将在津巴布韦建立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扩大非洲市场供应。中国企业正在阿联酋建设950兆瓦的大型光热光伏混合型电站项目。中国国有企业还参与了缅甸越南、智利、老挝、菲律宾等国的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国的光伏设备远销数十个国家。近期备受瞩目的计划包括乌干达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合作的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以及中国电建在赞比亚的60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由于越南政府已经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企业已经向该国出口了数亿美元的光伏设备。东南亚最大的光伏电站、600兆瓦的越南油汀光伏项目(Dau Tieng PV complex)由中国电建负责开发。该公司在越南开发的项目包括99兆瓦的薄寮(Bac Lieu)海上风电项目、73兆瓦的朔庄(Soc Trang)风电项目以及拟建的550兆瓦禄宁(Luning)光伏项目。此外,越南首个风电示范项目、2016年投入运营的24兆瓦富叻(Fuhlen)风电场也是由中国电建开发。去年,该公司还签署了另外几个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协议。

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一带一路”国家应仔细考察中国新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并确定自身是否准备支持太阳能和风能等低碳技术。在中国国内市场正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项目的情况下,如果这些国家拒绝低碳技术,那么他们将因投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而面临巨大的债务和搁潜资产风险。

正如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所说,“我们也会把中国[国内绿色低碳发展]的做法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认真地实行,不走或者少走过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当中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考虑到燃煤电厂的环境和气候成本远大于收益,至少现在应停止在海外投资新建此类项目了。中国近期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剔除了“煤炭清洁利用”项目,就是对未来发出的一个信号。

“一带一路”国家应慎重考虑那些以即将过时的技术为基础的能源项目,并加入建设脱碳未来的先进行列。在各国为明年举行的气候大会做准备、着手更新其国家自主贡献(NDC)方案之际,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否会效仿中国,宣布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推动全球向着更清洁、更低碳的未来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