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里约能促成新的学术合作关系吗?

全球领导人正在为全球发展制定路线图,而学界也以更大的决心试图对决策层施加影响。乔伊迪普•格普塔从巴西报道。
  • en
  • 中文

人类给地球系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而这些挑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种情况下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学界与社会各界之间搭建起一种新的关系。这是为期五天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和创新论坛上与会的知名学者传达出来的信息。该论坛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的铺垫于上周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主席李远哲表示:“人类的发展路径正在蚕食着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我们所掌握的科学证据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点。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一个安全、富足的未来。用我们所掌握的全部知识和创造力,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但是,我们的时间所剩无几。因此,我们需要展现出真正的领导力、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拿出具体行动,将我们的世界引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上周,来自7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呼吁各国决策者开会商讨未来发展路径问题时能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界的研究成果,即便是不能找到切实的发展道路,至少也能够为我们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位又一位的专家强调并且拿出了实验证据证明,我们身处于一个全球环境、社会、金融、地缘政治、技术等各种危机交织的时代。很多专家私下里表示,参加里约+20会议商讨解决方案的决策者不约而同地对这些证据表现出了漠视的态度,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无奈。他们希望能够重新施加压力,使科学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简言之,科研人员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将学界和社会联系起来的新的模式。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关系能够为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帮助社会构建适应环境风险的能力。很多参加里约论坛的人也对学界本身提出了批评,认为科研人员一直以来都闭锁在自己的象牙塔里。相反,他们应该直接与社会交流,确保那些影响世界的新的现实情况能够为人所知,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该论坛由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办,UNESCO、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巴西科技创新部、巴西科学院等单位协办。

与会的科学家围绕目前地球所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展开了讨论:如何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确保粮食水源的供给,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燃煤、石油消耗的同时提供充足的能源、世界应该如何应对逐渐升级的气候变化危机和灾害、以及如何以更加公平的方式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等。

论坛的成果之一就是启动了名为未来地球的全球可持续研究十年倡议,为整合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平台。李远哲主席在描述该倡议的重要意义时这样说道:“我们应该通过综合研究、系统整体性思维、以及更加积极地致力于科学领域的交流、教育和参与等方式探寻解决方案。而科学新知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的问题是,上周论坛提出的建议对本周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UNCSD)上讨论的政治协议将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里约+20峰会,即首届地球峰会召开20年后在同一座海滨城市再次举办的峰会。然而,2012年的会议笼罩在阴郁的气氛之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全球经济正处在衰退之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1992年达成的承诺至今能够兑现的寥寥无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6月6日出版的年度《全球环境展望》中已经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论坛期间被反复提及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科学家往往都是在“闭门造车”,而这恰恰阻碍了科学研究在发展决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沙祖康就充分意识到了这点,因此在不久前呼吁所有专业人士能够向决策者“献计献策”。通过加强各学科的联系,未来地球项目有望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尤其是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一领域的科学进展给其他领域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论坛上展开讨论的一个例子就是生物燃料的发展。这项进展对粮食作物耕地和水资源供给都造成了影响。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物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更加紧密地合作。近期召开的各项学术会议上已经反复提出了这个问题。很多里约论坛的与会者还进一步提出,应该由社会科学家负责研究项目的开展,而不应仅仅作为合作者受邀参与项目。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们所作的工作,世界各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通过此次论坛发起了一场宣传活动,并且指出,他们所作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常常受到冷遇。“社会科学家的作用往往就是帮助自然科学家兜售他们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理事海德·哈克曼如是说。她对此并不认可。相反,她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从一开始就参与到项目中去。“很多一开始就参与工作的社会科学家并不为人所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

哈克曼提交的一份ISSC报告中简要勾勒出社会科学领域的六大问题。这六大问题也可以称作理论研究的“基石” 。无论何种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这六大基石都统统适用。例如,将“解读和主观意识构建”这一基石运用到气候变化研究中就能够解决“为什么面对数十年的科学知识积累,我们依然对气候变化抱着漠视和否定的态度?”这个问题。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正在建立一套“优秀实践指南”,从而鼓励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我们必须调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展开合作: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哈克曼说道。

南非人类科学研究理事会会长奥利弗·石萨那指出,学术领域的全面合作还存在着重要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如何定义综合学科、如何对其质量进行衡量、如何在共同的方法论和均可接受的证据基础上达成共识等等。而以上这些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会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能打消我们的抱负。她表示:“社会科学应该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原因很简单,我们所研究的正是人类的行为。”

乔伊迪普•格普塔,中外对话第三极项目(thethirdpole.net)总监(南亚)

翻译:东峻

图片来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