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架起冲突之河上的沟通桥梁

让印巴两国就印度河水源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也许像个不切实际的梦,但乔伊迪普•格普塔认为这仍然是解决冲突最好的方式。
  • en
  • 中文

 编者按:对水资源的争夺一直以来都是印巴之间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河对两国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两国不断争夺着印度河水的使用权。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在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水资源条约(IWT),对印度河水的使用权进行了划分。然而,50年过后,剧烈变化的亚洲水资源形势将这一协议置于危险之中。

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和对水资源的管理不当使印度和巴基斯坦面临着不断加剧的水资源危机。气候变化对这一危机的影响犹如火上浇油。喜马拉雅山冰川的不断融化预计会使印度河,尤其是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的水流量逐渐减少。目前巴基斯坦正在积极呼吁对条约进行修改。两国的决策者们不断以国家安全为由为水资源共享制造争论,双方在这一争论中互不相让。

我们试图为双方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今天“第三极”中的两篇文章将从不同的国家视角对这一敏感的水资源争端进行细致的剖析。印度记者乔伊迪普•格普塔和巴基斯坦学者马茨•加尔德奇通过超越国家安全层面的考虑,以更加全面的生态观点传达了一种更有建设性的解决水资源困局的方法。

巴基斯坦在8月中旬再次向海牙的仲裁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在法院作出最终判决前,让印度暂停吉申根加(Kishanganga)大坝的建设。但绝大多数印度决策者的反应都是:“啊,别再闹了。”

这项工程位于印度河主要支流之一的杰赫勒姆河上,从一提出就遭到巴基斯坦的激烈反对。但印度方面一口咬定这座河床式水利工程完全符合1960年两国间签署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大约印度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条约是对辽阔的印度河流域的水源进行分配的最佳基础,认为印度作为上游国家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很好地恪守了这个条约,还觉得把巴基斯坦在用水上的不幸都归罪到印度头上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掩盖了巴国在用水决策上的低效和错误。

由于印度几乎举国一致地持上述观点,由于巴基斯坦几乎铁板一块地认为“印度正在偷我们的水”,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冷静、理智和科学的对话几乎没有什么可能。双方的信任赤字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在印度方面,主张对话的人不被当作间谍就已经不错了。无论怎样,印度官员都坚持认为:既然已经有了一个条约,印度又一直恪守,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还有什么可谈的呢?新德里的官员们还说,如果并非如此,两国政府之间还有一个常设的印度河委员会,足以解决所有问题,那么还要别人来掺和什么呢?

对于巴基斯坦这样水源高度紧张的国家来说,印度人的上述观点完全不可接受,特别是当巴基斯坦的普罗大众在媒体上看到印度在上游建造可能卡住一部分河水的工程时候。实际上,由于深知事关国际安全,印度从来没有吞没按条约属于巴基斯坦的河水,哪怕是一立方米,而且未来也不会这么做。但是由于双方的信任赤字,巴基斯坦没有几个人能够放下心来。

吉申根加大坝这样新近开始的工程,无疑让巴基斯坦更加担忧,尽管印度人一再向巴基斯坦人保证这些水电工程根本不会阻碍任何水流,而且这些工程完全是符合1960年条约规定的。印度规划者指出,他们实际上无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把所有水电项目联系在一起,而印度河及其西部支流流经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长期存在电荒,除了水力发电之外,这里很难找到其他成本低廉的发电方式。

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在印巴两国每个层面上(包括政府、媒体和民间团体 )都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才能打开局面。尽管现在举行这样一个对话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措施。重要的不仅是要建立信任,还因为现在有两个水源分享中的新要素:森林破坏和气候变化,这在印度河用水条约中并没有考虑。

印度河及其主要支流都发源于中国西藏,然后依次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最终注入阿拉伯海。当1960年印度河用水条约签订时,印巴之间的水源分配是建立在水量恒定不变这个假设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上述两个要素,如今这个假设出现了疑问。

尽管关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印度河流经区域的森林破坏程度的官方报告寥寥无几,但却有足够多的零星证据表明,本来就植被稀疏的青藏高原正在迅速变得更加不毛。印度水文学者报告说上游的森林破坏已经造成了印度河水系浑浊度的增加。人们认为森林破坏对水流造成了影响,但却无法确定影响到底是什么。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一样。尽管喀喇昆仑山脉一些为印度河提供水源的大型冰川正在扩张,但由于气候变化,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包括喀喇昆仑山脉)的大多数冰川在不断缩小。它对印度和水流的影响是不可预期的,但水文学者们说这个影响有可能是负面的。

1960年的条约是在印巴之间对确定数量的水源进行分配,但是,如果这个数量不再确定了,这个条约又会怎么样呢?印巴两国应该如何对条约进行修订(条约中的确有这么一个条款),以便达成未来公平的水源分配安排?这就需要进行冷静的、文明的对话,哪怕就是从回答上述问题开始。然后还需要在两国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减少对水流量预期的不确定性。当然还需要印度河发源地中国当局的密切合作才行。

目前,无论印巴,要是谁敢提出这样的倡议,肯定会被认为天真得像傻子,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才更加天真。

作者简介:乔伊迪普·格普塔,中外对话第三极项目主管。

主页图片来自 International R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