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中国坚持双轨谈判的底限

几位高级气候官员和专家近日聚集北京,讨论中国在全球变暖关键谈判上的定位,曹海丽报道。
  • en
  • 中文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上会采取什么立场?中国的气候专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中外对话与搜狐网合作,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几位中国高级气候官员参与讨论。在此,原《财经》杂志资深记者曹海丽对会谈过程进行了报道。

中国谈判代表希望在哥本哈根看到什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政策和谈判处处长李高表示,中国一再强调,对于哥本哈根会议来讲,成功的关键是坚持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这套双轨谈判机制既涵盖了1997年在京都通过的气候公约,也为新协议的达成铺平了道路。因此,保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是中国的核心立场。李高说:“我想这是各个缔约方在巴厘岛协商一致的文件,是哥本哈根谈判的基础,是我们向前走的基础,不能够偏离,更不能倒退。如果说有底线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底线。”

李高表示,中国不会接受在哥本哈根通过任何意在改变巴厘路线图授权、“废弃《京都议定书》”的文件的。他补充道:“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妥善地解决授权的问题,……,哥本哈根会议将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欧盟今年下半年转变了立场,试图以一个涵盖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单一法律文件取代《京都议定书》。李高透露,这个转变给谈判增加了复杂性和新的变数。 但他表示,中国一直在积极地做有关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欧盟方面的工作,希望后者能够重新回到巴厘路线图的轨道上来,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但同时李高也强调,在谈判中,中方一方面坚持巴厘路线图授权不动摇,另一方面,在很多具体问题上愿意保持灵活的态度。“我们愿意和各方共同努力,在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等方面构建更加有效的机制,以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地来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对于中国在减排方面的切实行动,李高表示,胡锦涛主席在九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举措,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显著下降的指 标,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他强调,在国际社会对中国没有减排要求的时候,中国已经在“十一五”计划中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也就是到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单位GDP能耗20%。他预计,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但李高也指出,要实现更高的指标是非常困难的。“十一五”期间,依靠行政手段,一些高耗能的小钢铁厂、小火电厂被勒令关闭。现在关的七七八八了,那么进一步减排从何处下手?未来采取什么技术手段、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措施,这些都需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对于中国能够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李高认为,要从中国的发展阶段、应付责任和中国的能力结合起来来看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陈迎则补充,要计算中国何时达到排放峰值存在相当的难度。事实上,中国支持经济快速增长仍然不得不用大量的煤炭,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并非易事。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在发言中则表示,中国作为现在最大的排放国,要考虑到自身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仅是来自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 家阵营里面,也有一些贫穷国家希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在减缓行动上表现的更好。不过,他也指出,要在哥本哈根达成满意的结果,目前最大的障碍还是美国。但不论美国如何表态,中国需要继续努力,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制定相关决策。杨富强肯定了碳指标的意义,认为碳指标为很多政策的调整留下了空间,也有助于碳市场的建立。”

而对于外界关注的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李高表示,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若加强磋商和合作,不仅对两个国家有益,也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陈迎则建议,虽然中美两国之间蕴含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但在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方面,不能过于高估中美合作的作用。

“有一种说法说G2中美共治,好像中美联手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还是一个多边的制度框架,在这里头尽管中美作为最大的排放大国,加强合作是有利于推进这个进程的,但是中美之间并不能取代国际多边协议。”陈迎说。

曹海丽,原《财经》杂志高级记者,中外对话特约记者

首页图片来自绿色搜狐,从左至右为,杨富强,陈迎,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