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中美低碳城市合作可破解气候危机

中美低碳城市合作有助于两国应对气候危机和经济衰退,杜婷婷,江家驷报道。
  • en
  • 中文

【本文由本网站和美国鲁特格斯大学的气候变化和社会政策行动合作刊发

人类正面临全球经济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新经济和新能源的机遇,而我们认为,中美低碳城市合作将可能成为破解该双重危机的有效途径。

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开发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但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国家之间的气候谈判仍局限在以往以技术转让和财政支持层面,没有突破过去框架的新路径,这很难使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在破解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新进展。

中国与美国在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方面的合作,将有利于两国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知识经济开发虽然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在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方面很有潜力, 拥有实现低碳经济超越式发展的实力;以服务业为主的美国,在知识经济开发方面已有经验,同时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可以促进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加之两国颇为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美如果实现合作,可以促使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开发和产品制造,并利用美国市场带动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和大幅降价,而同时也能带动美国消费和传统产业链体系的创新应用,增加美国的绿色就业机会。两国在低碳经济上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双方逐步建立以知识为主的经济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增加信息透明度,同时还可以为世界建立碳减排的标准。目前全世界没有统一的排放标准,各国纷纷指出减排总量,但对于如何准确测量减排没有进行深究。因此,如果中美借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合作之机,共同制定排放标准,将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公用的国际准则。

中美低碳城市合作的想法,最初由北京大学环境基金理事长江家驷教授提出。江家驷一直致力于中国和美国气候变化与能源合作的发展。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与亚洲协会、布鲁金斯学会等机构一起准备《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A Roadmap of US-China Collaboration o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该路线图在今年2月正式向全球发布,并于4月9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研讨会》,探讨双方合作的新路径。就是在此次会议 上,江教授第一次提出中美合作推进低碳城市发展计划是目前可行的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受到中美专家学者的关注。随即,江教授先后在联合国曼切斯特气候变化会议(Manchester Climate Change Task Force Workshop)、瑞典全球论坛(Global Forum 2009)、威廉斯堡论坛(日本)以及亚洲能源论坛等国际会议上提出该计划,得到与会人员的首肯,欧洲一些城市希望参与。目前,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协会、 中国外国专家局、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西研究机构(East West Institute)、全球城市发展协会(Global Urban Development)已成为该计划的合作伙伴,协助该项目在中国和美国进行。推进计划已分别在中美选定部分城市的特定区域,准备开展示范工作。项目准备在10月21日-23日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美清洁能源伙伴关系战略论坛》上正式向全球宣布启动,并于10月26-27日在纽约全球契约组织的企业培训中具体介绍中美低碳城市合作的绿色商业机遇,并为11月中旬的第一批市长培训活动做准备。

中美低碳城市合作不是城市组对开展的合作,而是形成一个城市联盟,主要从中小城市入手开始组建。项目将从组织市长能力建设开始,向决策者灌输前沿的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城市一旦表示自愿参与,项目将组织城市内执行层面的干部专家进行培训,了解各地不同需求和特点,与当地合作,制定因地制宜的低碳执行计划,并协助当地执行具体的项目,实现可量化的节能减排。首批示范项目的成果报告将在2012年后京都谈判前举行,并希望在后京都谈判中向全球展示中美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项目也不断收集全球新能源技术信息,希望将近期内能产生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的技术和产业引入中国和美国,旨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复 苏。

由于该项目是完全的自下而上的项目,设计理念是从地方政府入手,做务实工作;从特定区域入手,做精品项目;从企业入手,做可持续的商业项目。因此希望在得到中央领导的支持下,与地方政府、企业及大学合作,自下而上的开展务实项目,实现切实的减排。

目前在全球已开发的低碳城市项目均声称取得一定效果,但却无法准确衡量其效果,因为大多数开发项目都集中在大城市,而减排效果往往因为大城市的复杂性而无法被明确量化。我们所建议的中美低碳城市合作示范项目之所以建议在中小型城市或特定区域,是因为可以更有效的定量减排效果和制定减排标准。通过中美低碳城市示范区的建立,形成以低碳经济发展为主的创新基地,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和技术,逐步实现以知识为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新能源产品也将因为中美低碳城市的合作在全世界得到快速推广。目前太阳能产业将是低碳城市建设和经济复苏短期内见效的手段之一。太阳能是最有潜力的新能源,但以单、多晶硅为主的太阳能技术成本仍很昂贵,且原材料的提取严重污染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开发新能源的初衷。同时,绝大多数太阳能产业竞争集中在上游市场,国家经济援助计划也仅限于太阳能发电和建筑一体化,忽视了以太阳能可带动的下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太阳能下游产业的开发将为太阳能产业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以支持上游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太阳能薄膜技术在路灯、脚踏车、轮椅、水车、水泵等产品的下游市场商业化应用,将缓解太阳能上游产品开发成本昂贵的压力。为太阳能产业注入活力。

中美低碳城市开发的长期合作,不仅有利于排放占全球40%的两个国家减排,同时也向世界发出强烈信号,铸造典范。通过中美低碳城市合作,在后京都时代,低碳城市开发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从而减少人们对气候变化谈判的消极态度,为后京都时代谈判提供借鉴。

杜婷婷,北京大学环境基金干事。

江家驷,北京大学环境基金理事长,曾帮助撰写《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他曾在多个国际低碳城市合作会议上阐述过自己的意见,包括联合国曼切斯特气候变化会议,2009瑞典全球论坛威廉斯堡论坛(日本)及亚洲能源论坛。

 

本文由本网站和美国鲁特格斯大学的气候变化和社会政策行动合作刊发

首页图片由 yunheisap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