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扬帆”:中美气候协议将促进全球行动

中美发表《阳光之乡声明》,意味着这两个全球排放大国把气候问题置于两国之间的其他难题之上。
中文
<p>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会晤交谈(Doug Mills / The New York Times via Alamy)</p>

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会晤交谈(Doug Mills / The New York Times via Alamy)

11月30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即将在迪拜展开艰难的谈判。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达成气候协议成为大会前夕的一大亮点。

中美两国气候观察人士称,经过数月讨论和为缓解紧张局势而展开的外交努力,两国最终达成的这份协议将为气候谈判注入动力,但各国要想一致促成COP28取得成功,仍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两国在协议中重申了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并在十年内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替代化石燃料的承诺。

双方承诺就一系列问题展开政策对话和技术交流,同意各自推进五个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大规模合作项目,并承诺将甲烷减排目标纳入将在2025年发布的2035年气候计划。

一个标志性地点

中美两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和约翰·克里在加利福尼亚州度假胜地阳光之乡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达成了该协议。阳光之乡是中美合作的标志性地点。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这里举行会谈,从而为双方发布减排联合声明铺平了道路,并促成了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的通过。

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高级副主席、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的前印太地区高级顾问余冠伦(Alan Yu)称,协议为在迪拜“扬起全球气候行动的风帆提供了一些助力”。

协议发布后的第二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便在加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了备受期待的会晤。

习近平主席和拜登的此次会面距两人上一次在印尼巴厘岛的会晤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年。这份气候联合声明表明,双方都认为减排“非常重要,所以应将气候行动置于两国关系所面临的其他挑战之上,”余冠伦说。

一项重要的声明

白宫的一份声明称,拜登和习近平都对该协议表示“欢迎”,并“强调了在这个关键的十年中共同努力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资深气候观察人士、智库E3G高级助理奥尔登·迈耶(Alden Meyer)说:“虽然这份协议没有《巴黎协定》之前的那份那么有影响力…但我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声明。它确实表明两国都希望在COP28上做出强有力的政治决定”,这将为未来十年的气候行动设定预期。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音译)对中外对话表示,具体来说,协议将帮助稳定谈判中的政治因素。

但双方做出的国内承诺都不具有突破性,各国仍需付出沉重的努力,才能在COP28上就如何加强行动达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声明并未涉及逐步停止使用未采用减排技术的煤炭或所有化石燃料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将是迪拜气候大会上最具争议的议题之一 。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杰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员李永怡(Bernice Lee)表示,从政治角度来说,这份协议让“其他国家很难再把地缘政治挑战作为拖延气候行动的借口”。

E3G高级政策顾问曾楚希(Byford Tsang)补充道,中美两国在加州达成的共识甚至可以“缓和COP28谈判的紧张局势”。

达成了哪些共识?

中美两国确认他们将在2035年气候计划中设定全经济范围的减排目标,并覆盖所有温室气体,重要的是,其中还包括甲烷——这一预期有可能为迪拜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奠定基础。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国,但其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中仅包括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两国还支持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这是COP28主席国提出的一个关键要求。能源基金会(Energy Foundation)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邹骥告诉中外对话:“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设备产能有助于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仅2023年,中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是美国太阳能总装机容量的两倍。分析显示,清洁能源装机空前增长的这一态势将促使中国在2023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比原定的2030年提前七年。

双方同意在这个十年内“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

因此两国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将在2020年代“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这可能表明中国有信心提前实现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并且预计煤电排放量将在未来几年下降——这一轨迹对全球气候的未来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对COP28“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辩论的影响

尽管“替代”一词与一些国家推动在COP28上达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目标相去甚远,但李硕表示这一措辞为谈判创造了“机会”,并强调必须先逐步采用清洁能源,然后才能减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

权威科学家和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警告称,投资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不符合控制全球变暖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出席COP28的各国应同意“有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包括不再新建没有加装减排装置的燃煤电厂,”IEA执行主管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近期表示。

但由于中国正在努力提高能源安全和应对经济放缓,所以不愿承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今年9月,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表示在储能等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淘汰未减排的化石燃料“不符合实际”。

虽然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建设大幅增长,但尚未转化为煤炭产能减少。事实上,自习近平主席2021年4月承诺“严控煤电项目”以来,中国拟建的煤炭项目迅速增加

曾楚希说:“检验中国是否真的想提高气候雄心的试金石,是看其是否会在COP28上支持做出强有力的政治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包括煤炭。”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此前曾表示支持逐步淘汰未减排的化石燃料。与此同时,在2050年以前的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扩张计划中美国就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是所有国家中占比最大的。

重点合作领域

联合国气候谈判之外,中美两国已经确定了关键合作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甲烷减排。

在中美两国一致同意解决甲烷排放问题两年后,中国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但这份计划没有设定数字目标,原因是基础数据“薄弱”。李硕认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经验可以帮助中国加强监测能力并设定目标。

能源效率、循环经济以及防止毁林等方面的工作也被确定为合作领域。

然而这种合作并不会一帆风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伊拉里亚·马佐科(Ilaria Mazzocco)说:“只要是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就会变得让人很担心”,并提到双方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领域紧张的竞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刘元玲助理研究员告诉中外对话,重要的是,中美关系需要稳定,才能逐步改善双边关系、重建信任。

刘元玲称,美国需要证明其气候合作承诺的“稳定性”,因为“很多(中国)人在担心下一任美国总统对气候持有何种态度”。

民调显示,对中国持强硬态度且让美国暂时退出《巴黎协定》的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有可能成为共和党候选人。

次国家层面合作

加利福尼亚-中国气候研究院(California-China Climate Institute)院长戴凡称认为,无论最终谁入主白宫,次国家层面的气候合作都是一条可靠的道路。

加利福尼亚州与中国各省市和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气候合作记录,最近这些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上个月,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以气候为主题的访华之旅大获成功。纽森签署了五项协议,以强化与中国有关各方的合作,包括向江苏省学习如何迅速扩大海上风力发电能力。

陪同纽森踏上此次“破冰”之旅的戴凡表示,习近平主席会见纽森州长是对“次国家层面气候合作最高级别的认可”。

中美双方打算在2024年上半年举办一次次国家层面气候行动的高级别活动,这或将为扩大此类合作打下基础。

戴凡认为,这次次国家层面的对话是“中美关系迈向新时代的重要起点”。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