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遥远的“清洁厕所”

世界上能够使用清洁厕所的人远不如人们从前认为的那样多,这已经给公共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 en
  • 中文

密斯提克河(又名神秘河)蜿蜒流入波士顿城区,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处可见。这条新英格兰地区的河流由于富有诗意的名字而备受青睐,但其水质却不复从前。原因就是高频率的“下水道溢流” (SSO),即由于大雨、维护不善或者破坏公物造成未经处理的污水被排入周围水系。

据地方水务当局的说法,单是去年12月的一天,就有超过390万加仑被污染的雨水涌入密斯提克河。每次发生这种溢流,满街手纸和污物就成了司空见惯的景象。

美国的环境监督组织估计,该国每年发生的下水道溢流在2.3到7.5万起之间。不仅美国如此,全世界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与卫生系统不足造成的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作斗争。

在上述问题中,无法使用清洁厕所是最突出的之一。全世界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大约十五年前,国际社会发起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试图改善全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千年发展目标中就包括改变全世界的厕所,到2015年将全球无法使用“改善的卫生设施”(即从遮蔽的坑式厕所到抽水马桶的卫生级别)的人口减少一半。

换句话说,人们希望到2015年能够将无法使用清洁厕所的世界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53%减少到26%。浏览一下官方数据,就会发现全世界在这个目标上的进展相当不错。据联合国的估计,截至2010年,世界上有43亿人能够用上改善的卫生设施,占总人口的62%,还有26亿人用不上,占38%。按照这一趋势,到2015年全世界不用上改善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将下降到33%,尽管比千年发展目标还差七个百分点,但已经算不错的结果了。

但是,这个结果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定义,“改善的卫生设施”包括那些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环境的。任何设施只要能够杜绝人粪尿的人类接触,就被认为是“改善的”。

有些厕所将未经处理的废物从使用者那里排出,但可能会回到环境之中,污染他人的私人或其它水道。如果你邻居的厕所正在排放废物,他们家是干净了,污物却会危害沿途的社区,重新进入饮用水供应系统、污染灌溉作物或者被其他人直接触到。

出于上述原因,那些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环境的厕所应该被列为“未改善的卫生设施”。这样一来,对于实现2015年目标我们的态度更多的应该是担忧,而非满足。

世界大多数人无法使用清洁厕所

如果用这个更加确切的定义,上面的数据将变得截然不同:根据《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最近的研究,2010年世界上有28亿人正在使用改善的卫生设施,占总人口的40%;不能使用的有41亿,占60%。这比之前估计的卫生设施不足人口要多出15亿人。

按照这个重新定义,千年发展目标的基准人口比例也增加了,即1990年有64%的人用不上改善的卫生设施(而非现有定义下的53%)。相应的,目标也变成将这个比例减少到32%。但是,根据重新定义以后的趋势,到2015年使用未改善的卫生设施的全球人口比例仍有59%,和目标相差极大。

这个差距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

这个定义上的小小变化或许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无法使用厕所这件事的危害却绝非如此。卫生是一个与健康、环境、财富和尊严都息息相关的基础。没有厕所的话,糟糕的卫生会导致腹泻病,每年造成76万儿童死亡,这是五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致死原因。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环境会带来一系列恶果,包括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污染清洁水源、减少可用饮用水供应和进一步传播疾病等。

财富的增长也受到妨害,世界银行估计,全世界每年由卫生不足造成的损失高达2600亿美元。同时,人们别无选择被迫当众排便的时候,个人尊严也无从谈起。

不过,有迹象表明,国际社会开始日益认识到:除了对使用者本身,改善卫生设施对公共卫生和环境效益也极为重要。

千年项目水与卫生工作小组发表的一份中期报告强调,必须扩展“改善的卫生设施”的定义,以“保证使用者在家中和近邻区域都有一个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正如挪威人权中心的研究者马尔科姆·兰福德所说,卫生设施应该“保护使用者、周边区域(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医院或社区)及更广泛的人群不受该过程的不利污染后果的影响”。

中国巨型城市的应对

不断增长的人口、城市化和日益老化的基础设施,未来将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善卫生,而中国则首当其冲。中国人口多达13亿,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国必须保证其卫生技术能够满足更多人口的需求,保证其污水处理系统不会超负荷工作以致降低病菌杀灭的效率。

根据现有定义,2010年中国已有64%的人口可以用上“改善的卫生设施”。但是,要保证所有人都用上清洁的厕所,中国领导人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尽管制定的目标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但中国政府的宏伟目标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01年以来,中国的生活污水以每年15.2亿吨的速度增加,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中国正在努力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截至2010年,在建的新设施超过1600座。但是,实际的建设速度还远远达不到计划中的目标。根据“十一五”规划(2006-1010年),五年里中国应新建16万公里长的下水管道,但实际上到期只完成了7万公里

管道容量不够的话,中国的水质将继续面临威胁,这是因为:只要有系统无法处理的污水,最终都会污染中国业已十分紧张的水源。2010年,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5%,未来几年有望达到85%。但是,只有管道建设速度足以应对不断增大的污水负荷量,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才能发挥效用。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中国城市,过度拥挤的地区必须保证它们能够应对人口的增加。199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居民数量翻了一番,现在超过半数的人口都住在城市,给卫生系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新压力。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