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拉萨,还会不会是圣城(第二部分)

拉萨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但这同时危及到了当地的建筑和传统文化。在一篇有关文章的第二部分中,刘鉴强报道了当地居民对保护这一独特城市环境所作出的努力。
  • en
  • 中文

嘎玛1986年从农村来到拉萨,那是冬天,他坐在卡车露天的车厢里,忍着饥饿和寒冷,颠簸了10天。当进入拉萨时,这个18岁的男孩第一件事是围着大昭寺磕头,边磕边哭。大昭寺里,供奉着他心中最神圣的人:释迦牟尼。如此接近佛祖,是每个藏族人的梦想。

嘎玛留在了拉萨,做起了生意。现在,他是西藏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从藏区移居到拉萨的藏人,有像他这样留在此地工作的人,也有朝圣之后,滞留在此几个月的人,成为拉萨固定和流动人口增长的因素。但人口增加最主要的因素,是政府行政机构和工厂的建立,以及商业的繁荣。你要是在拉萨乘坐出租车,司机十有八九是四川人。菜馆里、建筑工地上,那更是四川人的天下(四川是西藏东边的一个省,大部分是汉族人)。藏族老人平汪告诉我,1950年,拉萨有几家汉人,能数得出来。

2006年5月17日下午,我站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之间的宇拓路上,10分钟之内,经过我身边的有100多人,没有一个穿藏族传统服装的人。其中当然也有藏族人,但他们似乎在悄悄地放弃自己的民族服装,放弃自己的文化。

拉萨放弃的已经够多了。在嘎玛刚到拉萨的时候,大多数宗教和传统世俗建筑还完好无缺,20年后的今天,只有三分之一的传统世俗建筑幸存下来。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拉萨项目办公室主任达瓦次仁告诉我:“拉萨的性格在变化。”他说,拉萨应该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而现在它的特色在消失,主要原因是对当地传统的重视不够,好大喜功,极力追求所谓“现代化”,把拉萨当成北京、上海来建设。

他说,完全保留传统,也不可能,比如说,传统的藏族民居不够敞亮。但不能因此就把传统铲平,如果保留外观,内部进行改造,是完全可以适应现代生活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藏族社会学家说,拉萨城市建筑失去传统性格,很大原因要归于建设资金的多元化。拉萨城市的建设资金大多来自于中国内地各省市的支援,比如建设江苏路,就有江苏省出的钱。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建设,钱来自于江苏省、北京市和卫生部。各省市和部门来帮助拉萨进行基础建设是好事,但很难保证他们设计出有藏族风格的建筑。

这位社会学家说,过去的十几年里,拉萨市疯狂扩张,主要是城市规划和执行规划中出了问题。1992年,拉萨市放开私人建房,开发商大量建房,吸引了很多人由市中心向外围迁移。西部建了新城,几乎没有藏族特色。许多拉萨外的藏族人,也蜂拥到拉萨,买房建房。这里的民居有藏族特色,但因为是各自私建,致使布局混乱、污水横流。

过去的几十年,拉萨极力向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前进。市政府网站公布,拉萨人均居住面积由1959年的7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国家投资建设了许多大型设施,拨巨资维修布达拉宫和寺庙。但是,城市规模过快膨胀,加大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工程量,使拉萨的公用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拉萨市刚刚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垃圾处理场,而污水处理厂仍然没有,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拉萨河中——这条河被称为西藏文明的母亲河。

而且,拉萨各族居民的居住格局也不合理。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说明,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藏汉居民自然形成了自己的居住区域,这限制了汉藏居民之间的交往。成年人之间的隔离,又影响了孩子们因就近入学而造成的相互隔离。大昭寺附近老城区的藏族居民很少有汉族邻居或朋友,而不少汉族人对藏族了解不多,个别人甚至对藏族的文化习俗有很多误解。

目前拉萨市已扩展得没有多余的土地,这些问题,只能在内部慢慢地改造消化。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很难,但更难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相互尊重——这可不像对沿街的楼房“穿藏装”(即对钢筋水泥建筑进行外部的藏式改造)一样容易。但最难的,恐怕是一个悠久的传统文化,如何面对商业化的冲击。嘎玛说,藏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汉族人,而是全球性的商业化。在这股浪潮的裹胁下,生意人涌向拉萨,与拉萨人一起,正在将这个圣城变成一个大商场。除了布达拉宫,很多寺庙几乎也变成了商业场所;有喇嘛经不住外面生活的诱惑而还俗;藏人们脱去藏装;许多人开始用钱衡量人际关系;年轻农牧民抛弃农田和牧场,拿着现金来拉萨享受,最终沦为这个城市的流浪者。

有些人开始拯救这个城市,像嘎玛。他所做的,并不是要将商业化挡在门外,他要以藏族的好客传统将商业化这位客人迎进门来,让它入乡随俗,对藏族传统文化这位主人保持尊重,宾主相处甚欢。这是嘎玛的理想。

他在做生意上学会了现代商业模式,接电话用“Hello”开始,但仍留着藏式的长辫子,很多时候穿着精美的藏装。最重要的,他仍旧善良纯朴,对佛教仍旧信仰坚定。

拉萨目前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嘎玛正在引进一家。他相信,这是一个绝好的商业机会。在与一家世界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谈判时,他要求,酒店的设计,必须尊重藏族传统,他甚至想将酒店设计成朝拜布达拉宫的样式。对方是一位美国人,他讥讽说:“我的客人要住的是酒店,而不是你们的布达拉宫。”

嘎玛反击道:“全世界的客人来拉萨,看的是西藏传统,而不是你的酒店。”

拉萨会不会仍是“圣城”,可能就取决于嘎玛这样的拉萨人,取决于对待传统、信仰和“现代化”,政府是否也采取嘎玛这样的态度。

 

作者简介: 刘鉴强,1969年生,《南方周末》资深记者,长期关注环境事件。他的有关圆明园、虎跳峡和转基因稻米等重大环保事件的调查报道都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首页图片Kees & 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