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得与失:新书讲述当地人眼中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书从那些受大型项目影响最大群体的角度展示了“一带一路”。
  • en
  • 中文
<p>内莉·德拉卡尔扎达说:“水坝吓到我了“,卡利瓦水坝项目威胁着她的家园。 图片来源: Gigie Cruz</p>

内莉·德拉卡尔扎达说:“水坝吓到我了“,卡利瓦水坝项目威胁着她的家园。 图片来源: Gigie Cruz

韦德·德萨特(Wade Dessart)在最近由一个亚洲民间组织联盟出版的《一带一路: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结语中写道:“这些村庄居民的生活已经永远改变了,有些变得更好,有些变得更糟。”。

通过对五个“一带一路”关键沿线国家七个项目附近居民的采访,该书显示基础设施项目在地方一级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对一些人来说是发展,对另一些人则不是。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和媒体讨论中,这些复杂和多面的影响往往难以显现。该书通过一百多次实地采访揭示了迅速改变的生活和生计方式、环境污染以及不甚具象但却明显的心理和情感影响。

得与失

正如采访所显示的,不同类型的项目受到当地居民的不同对待,社会不同阶层也倾向于持有不同观点。

巴基斯坦的一个太阳能电场受到当地社区的普遍好评。当地居民穆罕默德·伊克巴尔(Muhammad Iqbal)说:“自从奎德阿扎姆(Quaid-e-Azam)太阳能发电项目启动以来,我们的土地已经从不毛之地变成了黄金宝地。”同样,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许多受访者对在中国金融和企业支持下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表示欢迎。它使巴基斯坦16岁的乌斯曼·艾哈迈德(Usman Ahmed)能够在当地城镇上高中,这是一个基础设施提供新的发展机会的明显例子。

穆罕默德·伊克巴尔:“我们的土地已经从不毛之地变成了黄金宝地。” 图片来源: Aun Ali Jafri)

一些采访还揭示了直接受项目建设影响的社区居民和从项目建设中受益的较远地区居民之间的观点分歧。受惠者往往生活在城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使他们享受更好的用水和可靠的电力,而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农村社区。这种分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进程中显现出来,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但在有关“一带一路”的讨论中,这种区别常常被忽略。

2019年,由丝路文化传播出品的中国纪录电影《共同命运》也号称要从草根角度讲述“一带一路”故事。这部电影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讲述了五个故事,展现了基础设施如何改变生活,使愿望成为现实。《一带一路:在希望的田野上》则展现了更复杂化的情况。电影里,一位肯尼亚农村青年格雷斯因为蒙巴萨—内罗毕标准轨铁路的开通实现了学习艺术的梦想,他的故事映射了书中因为通了公路得以上学的乌斯曼·艾哈迈德。然而,同样在这本书中,印尼的社区则谈到自从高速铁路开工以来,他们失去了土地,找不到就业机会。

被影响的生计

另一个例子是25岁的马苏姆(Masum)。他住在孟加拉国沿海的安古让村(Angujan),其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渔民,但附近一座由中国企业出资建设的燃煤电厂改变了一切。施工过程中,当地一些水道被封锁,这意味着马苏姆及其亲戚朋友再也无法进入他们用来捕鱼的河网,从而断绝了他们主要的蛋白质和收入来源。

马苏姆说:“再也没有人能打到鱼了。我们的邻居和亲戚都无家可归。”

马苏姆:“再也没有人能打到鱼了。我们的邻居和亲戚都无家可归。” 图片来源: Fabeha Monir

类似的故事在书中多处出现,内容都是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造成大规模和突然的生计中断。中断不仅仅是以物质产品的形式出现的。对菲律宾达莱坦(Daraitan)原住民的采访表明,对他们来说,卡利瓦水坝项目有可能淹没部分祖传的土地和森林,危及其整个生活方式。

村长罗德里戈·皮斯顿(Rodrigo Piston)说:“我们相信,这个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地方,是必须传给下一代的礼物。淹没这个神圣的地方是对我们杜马加人(Dumagats)的死刑。”

罗德里戈·皮斯顿: “淹没这个神圣的地方是对我们杜马加人(Dumagats)的死刑。” 图片来源: Gigie Cruz

另一位土著村民内莉·德拉卡尔扎达(Nellie Delacarzada)说:“水坝吓到我了。这就像是一头随时会杀死我家人的怪物。”

《共同命运》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描绘成迈向更美好未来的一段单行线,而《一带一路:在希望的田野上》则表现了人们的得与失。失去最多的往往是那些被边缘化的社区,而这些项目正是在他们的土地上建造的。用人类学家布莱恩·拉金(Brian Larkin)的话说,基础设施关于未来的美好承诺并不是给所有人的。

协商与透明度

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点是透明度和与当地社区的协商。正如孟加拉国的马苏姆所说:“两年前,当中国企业来到我们的村庄时,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来。他们测量了我们的土地,还测量了河里的水。”

菲律宾的内莉·德拉卡尔扎达说:“马尼拉水务局没有人来对这个项目进行解释。”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各国。

随着“一带一路”协议的签署,中国的声誉和投资也在经受考验。
王晓军,《穿过我村庄的“一带一路”》的编辑

该书的编辑王晓军告诉中外对话,强制性的第三方社会和环境咨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担忧,并减轻“一带一路”沿线社区因计划不周和不透明的基础设施项目而造成的痛苦和怨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中国企业采取主动。

“中国国有企业倾向于认为,在轮到它们进行项目施工之前,当地政府应该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文书工作和咨询步骤,”王晓军说。但书中的许多受访者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仅仅遵守当地法律不足以确保透明度和有效的社区参与。

王晓军最近在《南华早报》上写道:“生活被永久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在项目附近的人。随着“一带一路”协议的签署,中国的声誉和投资也在经受考验。对中国的利益相关者来说,这已经有足够的理由去接触将受这些项目影响的社区。”

《穿过我村庄的“一带一路”》为这一艰难但必要的进程提供了起点。许多故事可以在该书的专用网站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