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为什么中国资产所有者应该关心气候变化?

价值观、风险和受托责任这三个原因决定了中国的资产所有者要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王博写道。
  • en
  • 中文
<p>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图片来源:Alamy</p>

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图片来源:Alamy

上月,平安保险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部门成为首家与“气候债券倡议”(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绿色债券倡导组织)合作的亚洲机构投资者。此前,该集团于2019年成为首个加入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的中国资产所有者。后来,它还签署了“气候行动100+”倡议,该倡议将那些希望提高其投资组合中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气候雄心的投资者聚集在一起。

平安集团的行动使其成为少数公开承诺采取气候行动的中国资产所有者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发布煤炭项目退出计划的保险公司。

其他中国资产所有者也该有所行动了。

价值观可以支持气候融资

资产所有者位于投资价值链的顶端,他们对资金流动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除了开发性金融机构外,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留本基金等其他价值观驱动型资产所有者也越来越关注环境和社会目标。

削减排放、恢复碳汇、帮助人们适应气候变化,将需要调动大量气候资金。据“ 气候政策倡议”统计,2018年全球气候融资达到5460亿美元。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仅能源行业每年就需要2.4万亿美元,才能实现《巴黎协定》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的宏伟目标。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是绿色债券市场的领导者,但国内气候融资仍存在很大缺口。流入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正在减少,发展融资成本正在上升。甚至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 经济就已经放缓,政府不得不压缩公共支出,收紧债务水平控制。这意味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留给适应措施,如加高海堤和升级排水系统等的预算会更少。在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的十年中,这对气候融资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调动足够的资本保护我们的气候未来,需要公共和私人资金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许多中国资产所有者管理着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资产,因此他们能够在保护气候和提供社会效益的转型项目上投入更多资金。特别是中国的国家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应该将投资与价值观挂钩,以确保社会的长期繁荣。遗憾的是,中国尚未有机构加入联合国召集的“净零排放资产所有者联盟”。该联盟由一群机构投资者组成,致力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无所作为的风险

气候变化给资产所有者带来了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这一点对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为了给付各自的保险和养老金责任,在广泛的资产类别中进行长期投资。

例如,天气模式的变化可能会对现金流造成扰动,损坏实物资产和当地基础设施,从而给公司带来物理风险。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已经发现,不断变化的降雨模式将使水库不堪重负,并给大坝安全带来挑战。

中国能源体系的脱碳也给持有碳密集型资产的资产所有者带来了转型风险。中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在谨慎地向前发展,预计未来碳排放成本将会上升。

政府监管机构将越来越多地对资产所有者持有的长期投资组合进行测试,看它们是否能承受气候压力。英国瑞士的监管机构已经在用这种方式测试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

除了这些风险之外,资产所有者还负有受托责任,即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审慎应对气候变化。加剧气候变化的投资本身也使资产所有者面临更大的相关风险敞口。

中国资产所有者需要采取行动

在经济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养老基金面临资金缺口。在公众的密切关注下,国家正通过划拨国有企业资产和转移省级财政盈余来填补这一缺口。但这些措施本身的可持续性也值得推敲。

即使是有财政盈余的省份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应对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的增加。此外,依靠国有企业填补养老金缺口也会变得困难,因为许多国有企业对低碳转型反应不足,这使它们的财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大股东,国家养老基金有责任要求国有企业对自身气候风险和机遇进行适度考量和披露。

这不仅仅是养老基金的问题。跨国再保险公司已经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可能加剧森林火灾、洪水和台风等灾难,进而导致索赔急剧增加所带来的压力。那些严阵以待、未雨绸缪的保险公司必须限制自己的碳密集型资产敞口,并在不同的全球变暖或能源转型情景下模拟投资组合表现。

平安集团和中国人保财险等中国保险公司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试点加强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从而使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在不同气候情景的表现,以及有待改进的领域。

令人鼓舞的是,一些中国投资管理公司也已开始实施考虑气候变化的投资政策,甚至在资产所有者采取行动之前,就加入了“气候行动100+”等投资者倡议。包括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内的行业协会,通过能力建设讲习班和会员调查为提高行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做出了贡献。

为了让这种自下而上的势头更加完善,让投资者的集体潜力最大化,中国资产所有者需要进行制度能力建设,以便理解不断变化的短期和长期气候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比如能源转型情景和国家气候变化承诺。

中国的发展战略、绿色金融的领导地位和经济的长期韧性都容易受到气候风险的影响。现在是时候让资产所有者做出明智而明确的回应,以便引导实体经济投资,提高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