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

曾在中国环保部工作的环境经济学家胡涛认为,应将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项目纳入国内环境法的适用范围。
中文

中国海外投资增长迅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132个国家和地区,年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九。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能源资源领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但中国的这部分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及东道国都能从中获益,增加税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像其他国家的海外投资一样,没有恰当的政策和防护措施,这些资金可能会用于一些危害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项目。

中国已针对海外投资的环境及社会影响展开工作,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调查了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并于近期发布简报。我就中国海外投资问题采访了该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胡涛。他之前曾是中国环境保护部的资深环境经济学家。以下是访谈内容:

德妮丝•梁(以下简称梁):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的增长情况怎么样?您预计将来会如何发展?

胡涛(以下简称胡):尽管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排在世界第九位,总额600亿美元,但其增长率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增长得也很快,过去十年中分别从世界第六、第七跃居第二、第一,我相信对外直接投资也会继续增长。

梁:投资不断增长,会给中国和东道国带来哪些机会?

胡:这些投资将经济资源带到世界各地,提高了世界经济效率。中国的投资者赚取利润,东道国也会获益,如就业机会增加、基础设施改善、经济获得发展。比如,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投资使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梁:但这些投资也会给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风险。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何会造成风险吗?

胡:任何投资项目都会给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跟其他国家一样,也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那些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缺乏有效监管的国家。中国作为投资国,面临着投资风险。比如,中国参与了尼罗河流域的几个大坝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必然会对河流生态系统及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甚至带来危害。

理想情况下,投资前就会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会考虑到这些风险。世界资源研究所正在调查相关案例,以期说明中国企业造成及面临的环境、社会风险。

梁:中国在解决海外投资造成的环境、社会影响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胡: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东道国管理不力,非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就在此列。缺乏有效监管,当地社区及自然环境就有可能受到危害。

(2)中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国内就逃避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在国外依然存在这些不良行为。

(3)国际投资/贸易协议与环境协议间缺乏有效协调。从法律角度来看,这还属于灰色地带。

梁:不久前,针对海外投资,中国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出台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指南带来的最大机遇是什么?最大局限又是什么?

胡:这个指南依赖于企业自愿遵守。现在还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企业出于道德可能会依照指南行事,但即使不遵守也没有什么后果。

来世界资源研究所工作之前,我与环境保护部的同事一起制定了这个指南,致力于使其成为强制性的法规。我们曾希望环保部能获得权限,管理海外投资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估及环境等级评定。在与商务部协商后,我们只能做出让步,先发布自愿性的指南。今后我们可能会出台强制性的规定。

尽管现在这个指南依赖于自愿遵守,但对注意公共形象的国有企业等大企业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指南的发布有助于这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只适用于境内企业。今后也许能把开展海外业务的企业纳入适用范围。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位代表提出议案,希望人大能将环保部的监管范围扩大到海外公司,我们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草案还在审议当中,环保部及商务部的相关部门也会对此作出反馈。

我们希望今后能有强制性的准则,但目前尚缺乏法律依据。我们希望人大能授权相关部委监管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环境保护行为。

本文原发布于WRI Insights网站

翻译:郭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