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书评:指路明灯

《绿色中国:本土学者论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一书不仅对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宝贵的见解,以及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延斯•海因撰文。
  • en
  • 中文

《绿色中国:本土学者论中国的环境与发展》
詹姆斯·科里与郑易生(编著)
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联合出版

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出版、詹姆斯·科里与郑易生共同编撰的《绿色中国:本土学者论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一书中收录了《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发表的多篇文章的译文。因此,该书不仅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国内围绕这些问题所展开的讨论(而这正是本书的前提)。

本书将收录的文章分为五类,每类各成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书总论,介绍了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第二部分为案例研究,介绍了一些环保手段;第三部分的文章是关于制度和政策的;第四部分则关注一些理论问题 。第五部分只有一章,介绍中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

本书围绕一系列重要议题展开了讨论,例如,在应对环境危机方面制度和行政管理流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等等。另外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就是过去施行的环境政策所带来的影响,缺乏规划、执行不力等问题不仅适得其反,有时候更是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环保案例进行生动详细的解读不仅引人入胜,更能让读者清晰地了解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些讨论都是在中国确保其经济持续增长的社会政治需要的基础上展开的。另外,虽然涉及的这些问题并非一国之事,但是,文章主要都是针对中国本身展开讨论。

整体而言,该书简单易懂。英文清晰流畅。每章独立成篇、自成一格。收录的文章相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而言或许称不上面面俱到、系统深入,而对于某些论题,如绿色GDP核算等,似乎又着墨过多。各章在数据量和分析等方面各有差异。虽然很多文章限于一般描述和争论,但大多数依然不失其说服力。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阐述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挑战。其中一点就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体制结构和法制结构、行政管理流程的重要性。王劲和王明远所著关于环境立法的一篇文章中阐明了中国一贯以经济发展为先、实施和执行过程缺乏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是法制体系失败的原因。

同样,沈克廷(音译)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文章中分析了从税制结构到公务员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的激励手段是如何促使当地政府将经济增长置于环境之上,甚至不惜公然违反中央政府的规定的。

包括这些章节在内的其它一些章节对中国环境治理问题中的体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阐明了 环境治理需要与环境法规相配合,并且需要环境法规与其他法律及管理相结合的观点。该文分析得出,决策失误导致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这一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以往些许不同的视角,从而避免简单僵化地将责任推卸到个人或企业身上。

书中占用篇幅若干的另一条主线就是民众在推动国家和个体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这不止意味着保护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免受侵害,更意味着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本身就需要公众的参与。傅涛关于非政府环保组织的文章虽然措辞并不尖锐,但是却鲜明地指出了公众在中国环保行动,尤其是在监督和提高认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书中某些章节的观点并未完全展开,且说服力欠佳。徐嵩龄的国际环境合作一篇就是例子。该文立论偏颇,只是简单重申了气候公正和历史责任等原则,并且夸大了气候变化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间所达成的共识。此外,对于所讨论问题中有争议的政治观点,本书大部分内容普遍未有涉及。

但是,整体而言,该书为我们了解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争论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宝贵生动的观点。关键是,该书表现出了愿意从合适的层面探索治理过程中复杂问题的意愿,并且呼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从而加强政策的一致性和问责机制。如果中国想要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的目标,那么,本书讨论的议题或许能够对其有所助益。

延斯·海因,英国国际事务智库组织查塔姆研究所能源、环境与发展项目的项目协调员。

翻译:东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