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供应链清洁化议题登陆里约舞台

中文

徐楠,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副总编

作为全世界的车间,中国制造业到底在发生什么?它以何种方式造成环境负累?严重程度如何?从清洁化的角度来看,到底目前欠缺的是技术、金钱、方法,还是动力?一条更“绿”的中国供应链,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6月17日,借Rio+20之机,chinadialogue邀请刚刚获得褒格曼奖的中国NGO知名人士、IPE创始人马军,登上边会讲台,回答了这些问题。

马军指出:作为经济增长代价的环境危害,已经引起中国各方面的警惕。相比技术、资金和法律,中国更缺乏的是一种真正的动力,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只有当它来自消费者的集体意愿,才能作为一支足以影响市场选择的社会推动力。NGO形成的合力,通过敦促品牌改进管理、敦促政府提升信息公开,而对公众的绿色选择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

从巴西的视角,来自的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John Wilkinson提供了另一番思索。他认为: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向中国输出原材料、同时进口工业制成品,这种贸易关系的依赖程度在日渐加深。中国供应链正在向世界更多地区延伸,这是全球化市场格局下的必然结果。围绕这个主题的讨论,也因此而自然地上升到全球供应链的视角。

包括IIED在内的国际NGO,可以将马军开创的工作模式推广到全球供应链的高度。论坛主持人、谙熟中国现实的卫报环境记者Jonathan做出这样的建议。

来自IIED的可持续市场首席研究员Bill做了点评。

作为IIED系列边会Fair Ideas中的讨论之一,这场围绕中国供应链的论坛在PUC校园里吸引了数十位听众。

 

此文由能源基金会与中外对话合作的“绿色发展”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