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书评:英国石油公司的灾难性下滑

汤姆•伯金的著作《泄漏与欺瞒》,探讨了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如何根源于英国石油公司的好大喜功本性的。对此,艾德•克鲁克斯表示赞同。
  • en
  • 中文

《泄漏与欺瞒:剖析英国石油公司》
汤姆·伯金

兰登书屋,2011

在一年多之前,也就是2010年的7月,英国石油公司盖住了其在墨西哥湾打下的马孔多油井,堵上了造成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严重近海石油泄漏事件的漏洞,于是这场灾难只是被留在了历史中。

大部分石油已经清理掉了——蒸发、被微生物分解、或是由清理舰队收走——当时石油弥漫的大部分海岸线如今已经很干净了。唐熙华,泄油事件发生时任英国石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扮演了美国媒体讲述的故事中的大反派,如今他在Vallares公司又东山再起,与银行世家亿万富翁纳特·罗斯切尔德一起管理这家能源投资机构。 在美国,政府管理者所承受的政治压力主要不在其灾害防御方面的过失,而在他们在审批开采深海矿井的石油公司时反应迟钝,在该行业及许多政客们看来,这影响了就业,也抬升了油价。

在美国,政府管理者所承受的政治压力主要不在其灾害防御方面的过失,而在他们在审批开采深海矿井的石油公司时反应迟钝,在该行业及许多政客们看来,这影响了就业,也抬升了油价。

现在,有关此次泄漏事件已经有大量作品出炉——无论是环保主义者的激烈抨击,还是有关工程师们最终如何堵住漏洞的详细经过。在这些作品中,汤姆·伯金《泄漏与欺瞒》一书的定位独到。该书关注了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管理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以此来解释为什么2010年4月20日的深海水平钻井爆炸会成为如此严重的事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次灾难的成因及细节的权威论述来自美国总统委员会精心准备的综合性报告,可从网站www.oilspillcommission.gov免费下载。而深受敬重的路透社石油业记者伯金,就该事故如何根植于英国石油公司的本性,为我们呈现了最好的评估报告。英国石油公司是所有石油巨头中最好大喜功的,矛盾的是,它偏偏诞生于保守谨慎的国有化行业 。

书的后半部分对泄漏事件及其后果予以了说明,也有一些启发性的细节,比如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为什么英国石油公司没有更快地掩盖油井。伯金写得最棒的还是前面的章节,从英国石油公司的改革写起,这次改革将它由20世纪80年代了无生气的“双管公司”——完全依赖于北海及阿拉斯加地区——转变为一个既精干又积极进取的跨国公司。

在2007年之前任首席执行官的约翰·布朗是这次转型的设计师,书中对他进行了巧妙地勾画。伯金抓住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由绝顶智慧、领袖魅力及个人的笨拙综合而成。 而唐熙华没有布朗那样鲜明的个性,他比较朴实,书中对他的描写也很到位。伯金重点描写了他职业生涯早期在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遭遇的挫折,这些挫折还为他赢得了一个“脱困唐(Teflon Tony)”的绰号,因为无论遭遇什么失败,他都还一直在得到晋升,而他也在试图摆正他继承到的英国石油公司的各种劣势。

唐熙华并没有废除布朗创建的集团架构,而是进行了改革,允许地方管理人员拥有更大的自治权,而且一旦达到了财务指标便可以获得奖励。正如伯金所说:“(在唐熙华的领导下)雇员为了在短期内取得业绩,不惜面临更大的风险。”结果就是,当英国石油公司决心挑战在1英里(1.6公里)深的水下打通1英里岩层钻井的时候,它比任何对手面临的灾难威胁都要大 。

我们还读到一个细节,就是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与埃克森美孚使用在岸系统24小时全程操作矿井,而英国石油公司的中心操作体系只在办公时间运行。当时马康多油井危机逼近的迹象是在快到晚上9点40的时候才显现的。

新闻集团成为又一桩企业自我毁灭的案例之时,每位商界人士都应该好好吸取经验教训,学习如何预防危机,如何处理危机 。

艾德·克鲁克斯是《金融时报》的编辑,负责美国工业与能源方面的内容。

https://www.ft.com/home/uk

© 金融时报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