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环境风险催生绿色信贷

中国工商银行贷款业务的负责人魏国雄接受了孟斯采访,他谈到全球金融巨头环保策略的演变。
中文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主管其信贷业务,其中包括绿色信贷。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发放贷款量最大的银行。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魏国雄认为,推动绿色信贷,必须诉诸银行内部全面制度化改进。

中外对话: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动力是什么?

魏国雄:银行经营充满风险。环境风险同银行的信用风险关系密切,管理不好,环境风险有可能转变成信用,带来经营损失。这是从银行自身考虑的内在要求。

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在金融界影响很大。银行业对经济影响很大,而经济对环境影响也很大,所以银行与环境密切相关。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经济发展也更注重其质量。

对破坏环境的项目或企业,因为不用承担环境成本,收益可能更高,但有责任的银行就不应给予贷款,不能唯利是图。和我们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一样,这也是我们的一种价值偏好。

中外对话:您的银行在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方面有哪些实践?从绿色信贷政策到今年的
3年里,工商银行的绿色业务是如何发展的?

魏国雄:一是“环保一票否决制”。这一票就是环保依法合规。向工行申请贷款的所有项目必须有环评合格报告,否则不贷。另外,如发现借款人有潜在环保问题,比如偷排污染物,即使环保部门还没查到,我们也坚决退出。

二是我们对所有企业按环保要求分类,分成环境友好、环境合格、环境关注、环境潜在风险,对不同类别有不同的信贷政策。如对环境友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可降低利率,给信用贷款,即不需要担保。而对环保关注的企业,利率要上浮。可能有潜在风险的企业,其贷款则要求严格的担保、抵押,确保银行安全。同时针对项目贷款,建立了绿色信贷项目分类标准,将所有的项目贷款分为八类,以支持环保重点工程、节能重点工程等项目。这样形成整个绿色信贷体系。

三是我们对所有贷款做动态环保监测。项目虽然合格准入了,但不能保证未来不出环保问题。比如运营中查出偷排污染物,我们会依照合同,按违约处理,视情况考虑警告或提前收回贷款。

对企业也不是不给改过机会。我们会先要求其整改,整改到位即可继续贷款,除非多次违约失信。这些是制度上的规定。

近年来,我们逐步提高了对环保合格、友好型企业贷款的比重和数量。去年中国发了九万五千多亿贷款,工行发了一万多亿,居首位。但在拉内需、保增长中,我们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贷款不仅没增加,绝对额还减少了71个亿,上报到总行审批的贷款中,有26个项目因环保问题被否决。现在我们99.8%的客户是环保合格的。

中外对话:是否有因环境问题或风险而收回贷款的例子?

魏国雄:前日福建有一家生产汽车免维护蓄电池的企业,本是环保产品,环评也合格。但后来在动态监测中,我们关注到媒体报道,发现有周边居民血铅超标,于是收回了贷款。我们有专门的媒体监测部门搜集这类信息。

现在给小型钢铁、水泥、冶炼、造纸企业等贷款,我们不仅不再增加,而且原有贷款逐步在退出。这些小型企业基本没有能力保证其排放环保达标。,就算通过了环评,我们也不做这类项目。环评合格只相当于基本合格,但不算优秀。绿色信贷应该达到优秀水准,而不仅是合格。

比如水泥项目贷款,我们不仅考察项目本身的技术、经济状况,还要看是否有余热利用、工业废渣再利用等循环经济的工艺和技术,这类项目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考虑贷款,否则一律不批。

相反,我们现在更多贷款给一些环保措施较好的大型企业,如宝钢、鞍钢。

中外对话:在环评都通过的情况下,选择发放贷款是否主要考虑投资回报?

魏国雄:我们还考虑行业情况,如是否为产能过剩行业。以钢铁行业为例,过去工行几乎和所有钢铁企业都有业务往来,但现在我们正逐步退出和控制对这一行业贷款。中国钢铁产能从过去不到1亿吨上升到现7亿吨,工行的贷款额却在下降。

中外对话:您怎么看银行给环境违法企业贷款的负面新闻?

魏国雄:如果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你是污染企业,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但问题是量大面广,而且环保本身是相对的,对环境的容忍度也是相对的。很多情况无法严格界定,比如火力发电有污染,要不要支持?有脱硫装备、有节能的,我们就支持。电厂肯定要排碳,就只能要求其以大替小,降低排放。

中外对话:银行内部有什么制度帮助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有没有专职人员负责?

魏国雄:我们信贷管理部内设有行业中心,专门研究绿色信贷的政策和监测管理,有20多人。开始主要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后来逐步转为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制度研究和制定。

执行层面则全员参与。业务人员每年都接受关于绿色信贷的培训,不仅关注来自环保部门的信息,客户经理还亲自到企业检查,如废物处理是否合规。发现有问题则把该企业的环境分类往下调。

中外对话:绿色信贷运作中的困难是什么?

魏国雄:率先实施绿色信贷有可能在业务发展上受到同业竞争压力。另外,我们毕竟是银行,不是环境专家,没法什么都懂,只能控制大面,不清楚每个行业的具体数据、技术的环境要求和指标。

我们也在全行系统内给相关人员搞专题视频讲座,请官员和学者讲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等。此外现在环保部门向所有银行公开一个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方便我们查数据。

中外对话:有学者建议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起始,探索环境信息与环境风险管理咨询等衍生业务或产品。

魏国雄:环境风险咨询未来肯定有需求,但现在我们主要仍依靠环保部门提供信息和指导。现在环境保护国内主要是政府推动。民间有时过于激进。

此外该领域发展成本很大,因为涉及大量具体细致的专业问题,有时还存在利益冲突。

我们也关注碳交易、碳金融,国外讨论的多,真做的少。现在还看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炒作,能有多少业务量。至少现在市场还不成熟,我们没有实际参与。前景如何,关键看各国政府解决问题的力度。尤其看美国,奥巴马的决心有多大。因为发展起来成本投入很大。涉及经济转型,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压力很大。

中外对话:能否具体解释“民间对环境的反应有时过于激进”?

魏国雄:事实上一些项目对环境负面影响有限或完全可控,甚至直接或间接会对环境有较大改善作用。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只要技术和管理到位,污染物排放能有效控制在限值之内,不会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任何危害,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已被证明。

(实生习冯慧媛对此文亦有贡献)

孟斯,“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执行编辑

首页图片来自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