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书评:非洲农业亟待变革

在罗杰•索罗《最后的饥饿》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肯尼亚农民用勤劳改变贫困和饥饿的故事。书中不仅强调非洲农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还强调了转型的必要性。
  • en
  • 中文

《最后的饥饿:面临变革的非洲农业跟踪实录》

罗杰·索罗


Public Affairs
出版社2012年出版

梅洛迪•威尔逊曾经写道,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几乎一倍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最后的饥饿》一书中,罗杰·索罗对如何使非洲这个饥饿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改变目前这种现状进行了探讨。

非洲虽然在农业技术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但是,如果找到适合非洲土壤情况的种子和肥料、以及适当的技术培训方式,当地的小规模农户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肯尼亚西部地区的经验就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在人们眼中,这一地区向来都是肯尼亚的粮食主产区。然而,即便如此,当地的很多农户却长期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道路不畅通、机械化程度落后、市场波动、粮食储备不足、农业技术过时等原因导致小型农户的产量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农户产量相比减少了90%左右。

索罗对利奥尼达·瓦亚玛、拉索瓦·瓦斯科、西坡拉·白克提、弗朗西斯·马马提等肯尼亚西部地区加入一亩田基金项目的小型农户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调查。一亩田基金由美国发起,并得到了肯尼亚的支持。该基金不仅向肯尼亚提供良种和化肥,还为他们提供种植栽培技术方面的建议。

肯尼亚人把从头年所产粮食用尽到第二年八九月间新的粮食收割之间的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称为wanjala。肯尼亚青黄不接的时间非常长。至于具体多长,取决于农民能够贮存的粮食数量。

2011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价格从三月底的90先令一下子飙升到七月份的150先令,是年初农民卖掉玉米换取孩子学费时价格的五倍。昂贵的粮食价格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农民认为,如果政府能够从小型农户手中收购玉米,而不是花钱从别的国家进口粮食然后再运到饥民手中的话,肯尼亚国内的粮食价格或许就会趋于稳定。若不如此,肯尼亚就会面临着一边是丰产,一边是饥荒的困境,也就是索罗所说的“非洲困局”。

但是,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才是问题的解决之本。“他们知道青黄不接的日子终有头,但是,贫穷却不尽然,因此希望通过教育能够改变贫穷的现状,”索罗说道。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教育才是根本。索罗采访的对象中,除了全家的食品和健康开支之外,让孩子接受高中教育是绝大多数人关注的首要问题。

安德鲁·严(音译)创立一亩田基金的宗旨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表示,“真正能够改变贫困人口处境的途径就是赋予他们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美国援助机构将一吨粮食送到饥民手中与向小型农户提供种子化肥,让他们能够自己生产出更多的粮食相比,前者的支出是后者的五到六倍。“救急不救贫,只有农业发展才能拯救他们。”安德鲁·严(音译)说。

杂交种子虽然能够使产量增长两到三倍,但是,农民却常常无法获得更好的种子。因此,他们很愿意每年从一亩田基金购买种子。使用往年留存的旧种,作物易受病虫害的打击,谷粒也不饱满。所以,购买新种要比使用往年留存的旧种要好。

非洲是世界上土壤最为贫瘠的地区。当地农民往往连耕连作,从不歇田。再加上化肥不足,导致土壤更为贫瘠。因此,一亩田组织向农户提供化肥的做法与提供种子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一户农民在使用一亩田组织提供的产品,并且听从了他们的种植建议后,产量增加了十倍。即便是在遭受暴雨袭击的地区,接受一亩田组织帮助的农户的粮食产量也要比他们周围的邻居多出两到三倍。

小规模农户可以采用赊账的方式从一亩田组织获得种子和化肥。这也是该组织的核心理念:没有免费的午餐。严(音译)先生希望农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改变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嗟来之食。”这一做法已经初见成效。2011年,一亩田组织将向肯尼亚输送201英吨玉米种子和2010英吨化肥,受益耕地面积达到20100英亩。就在作者为撰写本书对一些农户展开长达一年的跟踪调查过程中,这些数字更是翻了一番还多,分别增加到500英吨和5000英吨。

2011年,在经过仅仅四年的运作之后,一亩田基金为肯尼亚西部地区和卢旺达5万多户农民提供了服务,并计划下一步将范围扩大至布隆迪、加纳、甚至是亚洲等地。安德鲁设定的 “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将服务范围扩大至150万户农民,占全球1.5亿小型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一。

堆肥处理和免耕种植项目能够在改良土壤的同时,防止土壤侵蚀和营养流失,因此也受到一亩田基金的关注。此外,由于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意向非洲小型农户提供承保服务,因此,一亩田基金在提供各项服务的基础上,还为服务项目提供保险。

小型农户对于变革通常是乐见其成。就拿手机来说,普及率就非常高,甚至偏远地区都有人使用。与之类似,农业的发展也有可能会改善农民的生活。

本书行文流畅清晰,非常具有说服力。作者索罗担任《华尔街日报》记者长达二十余年,他在这本书中提纲挈领地指出,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简单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来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和非洲的经济困境。

书评作者:梅洛迪•威尔逊

翻译:东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