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财富极大化是错误的发展目标

中文

特邀作者:茅于轼

过去30年改革,中国的财富增长量在全世界恐怕算第一名。但老百姓的怨气却非常大,不知道是不是也算世界第一。
 
这很奇怪。虽然我们仍有贫富差距问题,但是最穷的人也有很大的改善。世界银行研究认为中国的脱贫做得最好。财富分配的问题固然仍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也在改善。
 
但是大家并不因明显的财富改善而普遍感到幸福,说明现在社会不稳定,不是财富的问题。
 
我认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问题。我们把追求财富看成了唯一目标。赚钱没错,但它只是手段,而不应该是目标。现在政府对干部的考核都要看GDP表现,地方政府也把GDP看成目标。于是出现了财富增长非常快,但是满意度、满足感非常低。因为赚钱与快乐是两码事。
 
中央现在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但“和谐”二字非常模糊,不够科学,无法量化。
 
中国过去30年的财富增长,从经济学角度体现为“帕累托改进”,即没有任何人受损失,但是至少有一个人在财富上有所增加。老太太的鸡下个蛋,卖给需要营养的人吃,双方都得到好处,没有损害任何一个人。没人受损,两人都受益,这就是财富的增加,是市场经济的双赢。
 
同样,和谐社会怎么得到和谐?不是财富极大化,而是快乐极大化:没有一个人不快乐,至少有一个人更快乐。普遍推广到全社会各式各样的活动,全社会的快乐就极大化了。和谐社会,就是快乐极大化的社会。快乐虽不能测量和比较,但是我们有办法将它极大化。
 
上海世博会,本来可以是让大家高兴的事,但做的不好。国家和领导人都挣足了面子,当局还赚了钱。但参观的群众要花几倍的时间去获得入场入馆参观的机会。这个结果事前就能预料到,因为所有场馆的总接待能力是每天不足十万人,而售出的门票是三十万至四十万张。因此注定有全场四分之三的人要在场馆外面等候。这就不是让快乐极大化。
 
有人说,如果限制政府权力可以使老百姓的快乐增加,但特权阶层却不快乐,这就不是快乐极大化。但我认为,在短期内,特权阶层的快乐可能的确会减少,但长期上不见得。长期损人利己,迟早会带来危险。即使法律无法做出公正的裁决,也难免出现像最近埃及那样的社会动荡。
 
现今,快乐极大化仍然没有被普遍接纳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原因之一是信息和观点没有自由传播,全社会文化程度和教育普及还不够,对多元价值缺少包容。
我希望全世界的政治家接受这样的想法,少搞那些豪言壮语,多想想老百姓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