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气候大会粉橙黄三股势力分析

  • en
  • 中文

在我有限的参会经验里,从来没见过哪次会议把非政府组织(NGO)单列为一大参会方的,这次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算是让我开了眼。

 

经大会注册的参会人员都会领到一张胸卡,进出场馆就靠它。胸卡分四种颜色,蓝色的是气候大会主办方联合国工作人员用的;粉色的代表Party,是缔约方即各国政府代表用的;橙色的代表Prress,媒体记者用;黄色的代表NGO,非政府组织人员用。

 

撇开冷色调的联合国工作人员不论,他们只是搭台的,暖色调的粉、橙、黄三方才是登台唱戏的。从大会开幕到大会闭幕,粉、橙、黄三股势力合演了一出又一出大戏。

 

联合国的会议,尤其像气候变化这样的公众议题,向来强调公开透明、公众参与。本着这样的精神,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大开方便之门,遍邀三教九流。从会场内外观察,可以说,媒体、NGO无论大小,恐怕只要报名就能参加,想来多少人好像也悉听尊便。这下好了,媒体来了三四千人,NGO来了两万多人,加上一万多政府谈判代表以及七千多人的联合国庞大工作团队,总共四万五千多人注册参会,而丹麦提供的开会地点——贝拉中心最大限量只能吃进一万五千人,于是,爆棚了。

 

准备了一桌菜,结果来了三桌客。联合国的不靠谱,只好让哥本哈根吞苦水。现在看来,峰会开始几天动辄拍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注册的混乱,是可以被原谅的,丹麦政府受累了。

 

政府谈判代表团、媒体、NGO三方都来了精兵强将,都人多势众,掐起来就热闹了。

 

大体而言,缔约方谈判团代表所在国家的利益,媒体代表公众的利益,而NGO,则代表着一种更玄妙的利益。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办事处的王晓军转述的一句“行话”让我印象深刻,水、动物、森林、土地、气候不会说话,绿色和平就是要代表它们发出声音。

 

如果用主义划分,也可以笼统地把政府谈判代表看作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的捍卫者,把NGO视为国际主义的代言人,因为NGO很多是跨国界的且多有国际联盟色彩。至于媒体,很难把它们截然归入哪个阵营,媒体一方只是为满足公众知情权而提供另两方各自声音罢了。不过,个别只知道捍卫本国政府立场的媒体除外,它们“党性”比较强。

 

因此,尽管各国政府谈判代表在会上打得不可开交,但他们总体上还代表着人的利益,合为一体“与天斗”;NGO,则代表天的利益,合兵一处“与人斗”。媒体,忽而与人斗,忽而与天斗,哈,其乐无穷。

 

或许官本位意识全世界都有,三股势力在会场的待遇依官方色彩的浓淡而逐次递减。政府谈判代表享有专门的“豪华”办公区,守备较严,各国代表团都有不错的单间或套房;记者有专门的媒体中心,财大气粗的媒体还可包小房间,一般的媒体记者好歹能睡大通铺,在几大长排的媒体桌前写稿;NGO可就惨了,会场没有专门供他们使用的区域,只能四处打游击,睡地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NGO把哥本哈根广阔的街道、广场当成了他们的办公区域,在那里一次又一次地游行示威抗议,替天行道。

 

当然,三股势力也大玩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之术。政府代表团会把指责别国不对气候负责的材料捅给媒体和NGO,让他们去报道,去抗议;NGO会给政府代表和媒体记者提供专业知识援助,从而支持某国立场以攻击他国立场,并把从政府代表那里挖来的猛料抖给媒体;媒体则天然地两头通吃,对NGO行动的大肆报道本身就是在给政府施压。

 

但当官的终归是强势的。会议后两天,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纷至沓来,随着贝拉中心上空开始有直升飞机盘旋,媒体和NGO的行动越来越受限。会场内,很多区域不让记者去了,NGO基本上连进场打地铺的机会都没了。

 

就在这时,三股势力最精彩的一场角力大戏上演了。

 

17日晚,丹麦女王举办可能是丹麦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国宴,招待各国首脑。就在首脑们相继落座之际,宴会厅前的红地毯上,着一袭晚礼服的某国女首脑携第一先生突然打出两个标语:“政客空谈 领袖行动”(Politians talk, Leaders ACT!)。

 

哪有国家元首还这么Hi的?原来,绿色和平组织不满女王只邀请各国首脑,遗漏地球的代表,愤而派出两人扮作女首脑和第一先生,租用加长林肯车混进国宾车队,据说就跟在希拉里车后。难为王宫卫队,同时来一百多个首脑,谁认识谁啊。

 

而选在红地毯上打开标语,只因那里照相机、摄像机最多。一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透露,就是要做给媒体看。果然,第二天,满大街的报纸上都是“地球”女元首、第一先生的大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