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新任环保署长:美国环境的最大考验

一位处处与环保事业做对的新环保署署长,也许会令美国人幡然醒悟:环境,真的是需要被保护的,沈岱波写道。
  • en
  • 中文

2011年,我受邀在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的一个关于中国环境监管法规的小组委员会面前进行举证。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听证会的主题实际上是一份关于美国能源政策的提案(法律),与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我们当时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的监管政策呢?

召开本次听证会的共和党委员会成员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根本不搞环境监管,所以美国竞争不过中国;二是美国的空气和水源已经非常洁净,不再需要环境保护相关的基础设施了。大家一定对这种环境保护阻碍经济发展的论调并不陌生,但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这些共和党代表们老调重弹,然而,美国过去50年对环境的保护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反而是加利福尼亚州和东北部几个积极落实环保政策的地区取得了更快的发展。

遭受打压的环境保护署

尽管美国的环境监管在历史上曾经取得了成功,但目前看来,我们曾攻下的阵地却有可能会失守。

谈起新任环境保护署署长斯科特·普瑞特,其最出名的“业绩”恐怕就是在担任俄克拉马州总检察长时,对环护署发起了14项指控了。普瑞特不仅与环境保护署对抗,争取地方政府权利,甚至关闭了自己办公室下属的州环境执法部门。

俄克拉马州面临的环境挑战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变化,还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难以预料的环境问题。过去这几年里,俄克拉马州与加利福尼亚州一样成为了地震多发地带,而这里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公众普遍认为,这一现象主要应该归结于带有争议的水力压裂技术。准确来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不止是水力压裂法,而是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采掘过程中广泛采取的污水处理井有关。诚然,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对此类作业进行规范,甚至关闭了其中一些矿井。但是尽管州长已经发出了严重的警示,普瑞特却在其提名确认听证会上与参议员伯尼·桑德斯进行交流时,对这个问题仅仅轻描淡写。

普瑞特并没有努力保护自己的州免受上述新环境问题的威胁。恰恰相反,他几乎对环境保护署的每一项工作都提出了质疑。在他提出的14项针对环保署的指控中,有7项是关于传统空气污染物监管的,6项是关于气候变化监管的,还有一项针对的则是清洁水资源条例。这14项指控基本涵盖了该州所有的能源领域。此外,普瑞特甚至还因为臭氧污染问题对环境保护署提起诉讼。可是,全美25个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俄克拉马州最大的两座城市就名列其中。

对于普瑞特担任环境保护署新任署长,大部分民众关注的是他对气候变化的态度。鉴于他曾经咄咄逼人地对奥巴马总统的《清洁电力法案》发起诉讼,与大多数共和党人一样不支持采取气候行动,并且任命著名的气候变化否认论者麦伦·伊波尔领导特朗普政府的能源与气候转型团队,人们的这些担忧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其提名确认听证会上,普瑞特对参议院议员桑德斯表示,二氧化碳只是“影响了”地球气候,而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们主要担心的并不是美国会如伊波尔所愿那样全盘否定气候变化,而是担心环保署会被一系列密集的法律手段捆住手脚。比如普瑞特就曾表示,《清洁空气法》令政府无法为需要减排的电厂提供总量控制和交易方案。而他的替代计划则坚持认为,唯一能够补救燃煤电厂负面影响的方式就是逐个提升燃煤电厂的能效。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满足挽救气候所需要的减排需求。

在特朗普任期内,美国恐怕很难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太多进展。事实上,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国的气候进程就遭到来自法庭的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清洁电力法案》。但是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因而美国可能至少仍会在国际环境协定中保持一定的存在感。虽然特朗普内阁新任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个人从未对气候行动表示过支持,但是他已经公开表示,将确保美国在这一事务上“占有一席之地”。人们普遍将此解读为对国际气候进程的一种温和支持。

除联邦政策外,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煤炭行业持续萎缩、以及能源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下降到了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07年的峰值水平相比,下降幅度达12%,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因此,随着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不断推动美国经济碳足迹的下降,很有可能政府会采取顺势无为而治的态度。在这种状况下,减排速度会有多快?答案就是,虽然这个速度无法让我们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但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的大趋势不会变。

逐渐淡漠的公众环保意识

相比温室气体问题,其他污染的状况可能更糟糕。首先,虽然对气候变化的公众讨论一直都很热烈,但是大多数美国人早已记不起曾经的空气和水污染有多严重了。关于中国和印度空气污染的报道通常都被看作发生在国外的故事。殊不知,上世纪50年代的伦敦和纽约,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洛杉矶其实都曾有过类似的遭遇。估计正是通过网飞公司热播剧《王冠》,许多美国人才第一次了解到1952年发生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早期的那场伦敦大雾霾。这部剧的开篇向观众展示了如当今北京一样糟糕的空气状况。在剧中,气象学家还谈到了1948年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烟雾事件。该事件共造成20人死亡,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记录在案的致命烟雾污染事件。多诺拉市还专门建立了一座烟雾博物馆以纪念此事,不过知道这座博物馆的人很少。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正是1.5万名环境保护署工作人员不懈的努力,才确保了空气和水污染监管法律得到落实,并加深了我们对于国家安全的科学理解。

风险在于,如果公众对环保署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那么普瑞特就可以相对轻松地将其弱化。这不是没有发生过。安妮·戈萨奇·伯福德是罗纳德·里根总统任期内的首位环境保护署署长。(说也怪,此人恰好也是特朗普提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母亲)。伯福德(Burford )曾经将环境保护署的预算削减了45%,导致该机构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捉襟见肘”。她把环境保护署的监管方式由强制执行变成了自愿遵守,同时还放松了一系列监管,尤其是对有毒物质的监管。

上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对空气与水污染的蔓延还记忆犹新。《清洁空气法案》和《清洁水法案》分别在1970年和1972年得到通过。而直到拉夫运河事件爆出之后,有毒物质的风险才逐渐开始为人们所知。1978年,拉夫运河社区的人们发现,在他们的家的下面竟然埋着有毒废弃物。人们这才意识到,在美国其他地方同样也存在不少类似的废弃工业废料堆放点。伯福德在任仅仅两年,随后便被国会罢免。

如今的风险在于,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再加上总统和国会又同属一个政党阵营,普瑞特行事作风可能会比伯福德更加大胆。削减预算可能会捆住环境保护署的手脚,但是也有说法认为,普瑞特可能会直接撤销环境保护署的执法部门,重演当年在俄克拉马州的戏码。环境保护署的执法权力一直让其他国家的环保机构羡慕不已,因为它不仅能够提起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还可以对违法者进行调查。除了对污染方进行处罚,该部门执法机构对环境保护署最成功的项目之一,1990年开始的二氧化硫总量限制与交易制度的成败,也至关重要。这类制度成功的关键在于买卖双方明确了解每笔交易中的排放量。精准的测量是核心,而这必须要通过环境保护署的严格执法才能实现。

州政府环境执法自由有多大?

虽然普瑞特和绝大多数掌权的共和党议员都强调“州的权力”,但也有人担心,普瑞特可能只会给予各州放松环保执法的自由度,而不会鼓励它们加强执法。这个问题不仅对加利福尼亚州来说很重要,对东、西海岸其他各州也同样如此。但加州面临的危险最大,因为该州的空气质量监管一直就比美国其他地区更为严格。作为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也排名全美第一,再加上该地区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也颇具挑战性,这就导致加利福尼亚州的空气污染治理难度很大。尽管采取了相对严格的空气质量监管措施,但是加利福尼亚州仍然是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几个州之一。

一般来说,美国政府在全国采用的是统一的监管标准,以便于业界遵守。比如,如果一辆车能在一个州销售,那在其他州也可以。但是,加利福尼亚州是个例外,因为这里除了其他一些本州特有的规章制度之外,还制定了专有的机动车、燃油质量标准。为了这些额外规定,加州需要年复一年向环境保护署申请豁免。很多人担心加州可能会失去这个豁免,因为2008年布什政府任期最后一年时这种事情就发生过。对于加利福尼亚州来说,这关乎他们所有的空气质量监管政策,而对美国东西部其他各州来说,岌岌可危的则是他们的气候变化监管政策。上述这些地区无论是环境目标、还是监管面,都比美国联邦政府更加严格。

水污染:是危机也是契机

美国人或许已经忘了他们的健康和福祉是如何受益于环境保护署的监管的,但是至少有一点还能继续得到公众的关注,那就是水质问题。发生在密歇根州弗林特的铅污染事故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丑闻。虽然已经有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是绝大多数公众其实并不清楚,还有很多地方同样也面临类似的污染危机。此外,美国政府会计办公室发现,高达15%的地区没有资源来应对此类污染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缺少资金,尤其是那些随着美国人口结构变化而人口日渐减少的地区。

普瑞特供职于俄克拉马州时,曾推迟了清洁水质条例的落实,并针对新的法规对联邦政府提起诉讼。这的样做法会让许多民众陷入危险之中。但是,水危机也是最能引发民众的愤怒,激发民众抵制普瑞特政策的事件。弗林特水质危机引发了全美各地的高度关注,而目前在立岩进行的反石油管道建设示威同样出于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的关切。若再次爆发水质危机,人们的反对情绪很有可能会加重,从而终止特朗普和普瑞特的削弱监管的计划。然而,以普瑞特手上拥有的权力,不管是削减预算和还是减少执法投入,人们首先迎来的恐怕还是环境破坏。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