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与拉美:转型时代的战略关系

尽管委内瑞拉濒临瓦解、巴西和阿根廷面临经济萧条,中国表示其加强同拉美国家合作的政策没有变。
  • en
  • 中文

拉丁美洲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显然让中国十分焦虑。最近,《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社论,题为《委内瑞拉会不会“赖账”》。 文中提出了一个体现现实政治的大胆主张:“对任何国家而言,不管哪个党派执政,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是第一要务。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该有大国自信和战略定力。放眼全球,哪个国家不想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随着委内瑞拉经济的不断恶化,十多年来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的查韦斯政府可能随时倒台。为了应对人们对其偿付能力不断提出的质疑,中国方面才发布这篇官方社论以正视听。

《人民日报》社论一开头就指出,“迄今为止,委还债正常,并未出现债务违约”。接下来,作者表示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备,已探明储量约3000亿桶,占全球总量的18%,“至少可开采300年”,而且“具有极强的‘变现’能力”。最后,社论认为委内瑞拉未来的政府更迭不会影响双边关系。反对派和查韦斯支持者虽然“斗得‘不亦乐乎’”,但委社会各界对华普遍持友好态度,认为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对委国家发展十分重要,“应继续同中国开展合作”。

左翼的衰落

这些债务灾难发生在拉丁美洲广泛的政治变化背景下:在左倾政府主导这片大陆十多年之后,中右派政党开始普遍“翻盘”。在阿根廷,毛里西奥·马克里的“变革”联盟终结了“胜利阵线”(传统的庇隆主义民粹运动的一个分支)长达十年的政权。在巴西,遭到群起攻击的劳工党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遭到弹劾后被停职,并被自由派的副总统米歇尔·特梅尔所取代。在委内瑞拉,查韦斯指定的继任者马杜罗面临空前的经济危机,在反对派去年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在国会赢得胜利后,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下台压力。在古巴,劳尔·卡斯特罗政府恢复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禁运。

世纪之交,中国的巨大需求让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升高。借着这股东风,以查韦斯和巴西的卢拉为代表的左派政府在拉美纷纷掌权。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将开发和出口放在优先地位,却将价格下跌和环境代价置之脑后。西方媒体很快就对拉美左派的资源管理和对华依赖提出了严厉批评

外交实用主义

中国外长王毅承认拉丁美洲政治局势的变化,但强调“中国加强同拉美国家合作的政策没有变”。

5月19日,王毅在与阿根廷外长苏珊娜·马尔科拉会见后的 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中拉大宗商品贸易量“稍有下降”,但拉美国家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双方的投资、金融、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将会继续。

马尔科拉访华,为的是代表马克里的新政府敲定前任政府签署的基础设施协议。尽管新政府希望对协议的某些方面进行修改,但强调了其“巩固和发展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强烈愿望。

委内瑞拉债灾

六月《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官员会见了委内瑞拉反对派成员,以保证即便在罢免公投造成马杜罗总统提前下台的情况下,委内瑞拉也会归还债务。中国政府第二天就否认了报道的内容。但《金融时报》的报道中还说,委内瑞拉也要求延缓相当于650亿美元的债务偿付。

中方没有公布任何有关债务确切数量和期限的官方数据。无论商业或官方的媒体报道,都是引用外媒的信息,但同时又对其可信性予以否定。《人民日报》的社论批评西方媒体炒作这一问题,指出“中委融资合作是两国金融机构和企业间开展的商业性合作,涉及金融和能源安全等商业机密,有关具体细节对外保密是国际惯例”。

“委内瑞拉近来的危机让北京感到不安”, 智利技术大学拉美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安东尼奥·向如是说。他在接受中拉对话采访时表示,尽管南南合作并不一定要基于意识形态,但如果像委内瑞拉这样的典型崩塌了,“资金换石油”模式的失败将给中国的拉美外交造成巨大打击。他还认为,由于“左派政府具有反美倾向”,目前拉美的政治变迁意味着中国在西半球的“失利”。用他的话说:“他们失去了外交上的同道。”

适应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在其《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5-2016)》中预测,“未来5到10年,右翼政府将在拉美政治中发挥主导作用”。该黄皮书(网上无法下载)于6月1日出版,提出“政治格局酿巨变”和“经济整体陷衰退”是本年度该地区形势的两大突出特点。书中指出了从左到右的转型,但强调这是一个在宪法框架内的“稳定”变化,因此维持了整体的政治稳定。研究认为,“拉美左翼在执政十多年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右翼政党实力进一步增强,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巴西左翼政党均遭重挫”,并强调“拉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社科院拉美所的研究员张凡认为,该地区的外交分歧也开始加深。在黄皮书的发布仪式上,张凡对媒体表示“美古复交及美国对拉美左翼执政国家关系的调整等方面都显示出域外因素对该地区的持续影响”。这篇报道还指出,与西半球国家和拉美国家间的关系仍是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重心。但中拉对话的电话和电邮采访要求都被张凡婉拒。

面对这些变化,黄皮书建议中国在拉美进行“政策调整”和“战略部署”。该书进一步建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来拓展双边贸易和商业关系,明显强调实用主义。

周期的终结

在中联部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新华社记者引用社科院拉美所贺双荣研究员的话说,“拉美‘向左转’”的这一轮政治周期已进入尾声”。

他还说:“原本对拉美左翼运动起到强大支撑作用的委内瑞拉和巴西等国,因国内危机自顾不暇,拉美左派呈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这篇题为《拉美左翼能否“东山再起”》的文章并未关注时下热点的债务偿付问题,也没有重申新的政治实用主义,而是对西半球所谓的“意识形态盟友”的兴衰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由于左翼执政期间的政策失误和全球经济下行,中右派在拉美地区纷纷赢得选举。

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吴白乙对这些“固有周期性”的选举过程有更长远的观点,指出“拉美左翼的民众基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他说:“如果右翼政府无法找到走出经济寒冬的‘良方’、无法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问题,拉美左翼很有可能东山再起。”

英文原文刊载于中外对话子网站中拉对话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