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可疑数据掩盖中国能源转型真实情况

近日,BP煤炭与石油消费数据引发一轮争议。相关专家为我们解读争议,以及它是否影响人们对中国更广泛的经济转型的判断。
  • en
  • 中文
<p>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asiandevelopmentbank/16745742328/in/photolist-4xQqBj-aCeJeK-4UiQx4-4Gauao-aA3PYu-aA3LHY-pBUdLe-pkFdWe-4UiTpv-4KsM7X-pC9yX9-6kEiYQ-6kEqhf-6kAdWT-6kEeym-59jHFw-6kDRrU-w81aY5-wq4vwg-woWrh5-w87avP-wpAZSH-w7Zu8o-woWuy5-wq4AJF-vsAAg3-rvLiMj-rvTPjH-aCf6rX-4xLdrH-4Kx3yQ-pCa4rJ-DtVrg-pkGZig-4Uo8bj-9VDJ5K-pCbCTV-pkEMNi-DtVgi-9VGxLy-9VDJ2Z-4Kx3gE-9VDJae-pBSJPp-9VGxYG-9VGxRC-9VGxX7-9VDHNT-9VDHVp-rKUJUk" target="_blank">Asian</a></p>

图片来源:Asian

编者按: 上周,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化石燃料巨头英国石油公司(后文简称BP)此前对中国煤炭和石油消费的统计可能存在偏差。这个分析出现的时间点非常关键。因为20国集团峰会即将于9月召开,该次会议将对与会成员国污染治理、产能过剩、能源安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严格审查。而中国目前正在为确立行业能源与污染防治目标进行最后的努力。

中外对话:BP公司对中国煤炭和石油消费的统计数据是否存在夸大?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定位又意味着什么?

劳里·米利维尔塔,绿色和平组织高级全球项目官

BP公司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下降了4.0%,减产幅度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而全球煤炭消费总量却仅仅下降了1.8%。鉴于我们讨论的是全球总量,那么唯一能够解释生产和消费变化不同步的方法就是看库存。 不过从库存变化来看,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下降的幅度应该更大,而不是BP报告中说的更小。

BP公司估算,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仅仅下降了1.5%,虽然这个数字对于中国自身而言已经是个不小的变化了。但是根据BP公司的说法,中国煤炭生产总量下降了2.0%,而且我们知道进口量也出现了大幅下降,比例高达30%。与此同时,中国的煤炭库存却在继续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的煤炭消费应该远比煤炭生产总量下降地多得多。

另外一种估算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方式就是看行业数据。比如,火力发电总量下降了3%,发电所需煤炭下降了4%;焦炭生产总量下降了7%;钢铁产量下降了2%,钢铁生产所需煤炭下降了3%;水泥产量下降了5%,水泥生产所需煤炭下降了6%。

上述产业的煤炭使用量占到了全中国的四分之三,而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煤炭使用下降比率肯定要高于4%,而前文所说的煤炭消费总量下降仅仅1.5%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造成这种煤炭消费数据分歧的总体原因在于,初始数据都是通过煤炭重量计算的,而煤炭质量的变化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然而上述数据都是从能含量的角度来计算的,所以说这种解释也是说不通的。

BP公司估算,2015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大幅上升了6.3%,增速相当于2014年的两倍。而这与两大石油消耗部门的经济活动变化趋势却背道而驰:2015年中国货物运输量和柴油消费锐减,化工产业发展也出现降温。

当然,也有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私家车和飞机数量的大幅增长。这些消费驱动领域的确出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石油消费总量相对于全中国的使用总量来说,占比非常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还不到15%。

所以说,BP公司估计的石油需求大幅上升的情况是基本不可能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消费领域无法推动石油消费上升将近6%,那么唯一合理的说法应该就是主要用油行业的产能过剩,但这并不代表任何长期趋势。

多少年来,受制于能源强度目标的压力,中国的数据统计常常低估了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情况。现在看来,这种方式反而带来了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因为目前的重点应该是释放出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此外,中国的统计数据经常还会试图调和突然出现的变化,比如目前煤炭消费转型和总体能源消费的数据就在其列。

倘若放在几年前,中国现有的气候和能源目标可以说是相当有魄力的。但是现在来看显然有些后劲不足——要想保持原有的转型势头,中国必须要提出更高的目标。
 

要想保持原有的转型势头,中国必须要提出更高的目标。
 

林明彻,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总监

从对中国煤炭库存以及煤炭石油使用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实际的煤炭和石油消费总量下降幅度可能比BP公司的统计数据还大。今年1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发布一年一度的能源数据年报,届时我们应该会对中国的煤炭和石油消费趋势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过去十几年,许多经济增长支柱产业都是煤炭和石油的消费大户, 比如燃煤发电、钢铁行业、水泥行业、货物运输业和其他诸多重工业, 这些产业无疑都面临着经济新常态转型的重大影响。同时,上述产业也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缩小规模,并提高能效和降低污染。而此刻,风能和太阳能等零碳发电行业正在迅速崛起。

因此,中国的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期来的应该比专家几年前预测的要早,之后的排放下降速度也会更快,而中国的空气质量也将因此大幅提高。

报告称,中国目前的煤炭消费仍然占全球煤炭消费的一半,并且还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要想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尽快实现低碳清洁经济转型,就必须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坚持削减煤炭消费的方针不动摇,全面落实全国、行业和地区煤炭消费限额计划,加大电动汽车推广力度,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以此阻止和扭转石油消费的增长。

宋然平 ,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气候倡议—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经理

BP公司与绿色和平组织的分析之间存在的差异凸显了中国能源数据的某些不确定性。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迅速,这就导致数据收集的难度非常大。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在能力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核心问题在于,未来30年中国能否坚守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不动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就必须在短期内稳步降低钢铁和水泥等高能源密度和高煤炭消耗行业的发展速度。整个政策的落实既要持久,也要循序渐进;既要避免由此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还要明确表明中央实行低碳经济转型的决心。

从长期来看,还要进行彻底的改革。除了监控每年的变化,政策专家还要开始对政策与行动计划的潜力进行评估,看它们是否能保证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逐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范式转变。

休·斯莱特,中国碳论坛研究与项目经理

绿色和平组织的分析数据大部分都是正确的。而且这篇文章还指出了石油消费大幅上升和柴油需求下降这个表面错配问题。

本次对于2013年到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的统计差异大概在2%到3%。然而,相比于去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后对煤炭消费数据进行的修订而言,这一差异造成的影响显然要小的多。去年的那次修订将2012年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上调了17%,这一数字对气候领域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大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目前对于煤炭消费的报告数据远比之前的要精准。但是,数据修订过程需要中央国家统计局和地方政府之间展开重大政治协商,所以说最后的数据结果中应该还存在某些不小的差距,可能会等于、甚至大于BP公司的数据出入。

这份分析的关键在于点明了总体趋势。要想实现全球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更不要说1.5摄氏度)的目标,中国必须要在未来几年大幅削减煤炭燃烧总量。好消息就是,所有的主流能源数据来源都显示,中国的煤炭需求的确是在下降的。虽然下降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这种向下的趋势是肯定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要搞清楚哪些行业才是煤炭和石油需求增加的潜在“元凶”,以及如何才能减缓这种风险。比如公路运输就是交通运输行业排放的一大潜在“增长源”。

未来十年,持续的城市化也可能会大幅增加建筑电力的需求,从而抵消关停重工业和低效企业过剩产能带来的积极作用。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