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资源型产业对两万亿搁浅资产难辞其咎

大规模有关化石燃料项目的资产支出将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威胁。
  • en
  • 中文

 

究竟有哪些产业与这笔高达2.2万亿美元投资相关,并对整个地球和投资人造成巨大威胁?

未来十年,化石燃料企业计划斥资数万亿美元扩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在一直努力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与工业化之前水平相比不超过2摄氏度。绝大多数化石燃料企业也预测到了,未来化石燃料需求的增长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通过缩减未来化石燃料需求,就能在保证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过程中有效控制当前的化石燃料资本支出。问题在于,要完成这一目标,原计划的化石燃料支出到底需要削减多少?

笔者和来自“碳追踪计划”的几位同事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如果要完成上述温控目标, 2015年到2025年全球需要削减的化石燃料资本支出至少要达到2.2万亿美元。在未来碳紧缩的环境下,这类投资会使投资者面临投资成本增加的风险,并且不会获得满意的收益。

煤炭行业将会成为温控措施影响最明显的行业。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要求至少在2035年前不再开发新的热能煤矿井,因为目前的矿井产量完全可以满足新增的市场需求。日益缩减的热能煤需求将会使已经深陷困境的美国煤炭生产商面临更大的压力,比如皮博迪能源、穆雷能源和佛尔赛能源等煤炭企业都会受到波及;而嘉能可这类的多样化矿业公司也可能遭遇负面影响,因为它们在过去几年加大了热能煤产业的投入力度。现在看来,必和必拓集团和力拓矿业集团最近出售或拆分澳大利亚和南非的热能煤资产无疑是一项明智之举。

尽管保证未来的温控目标最需要削减的是煤炭使用量,但是从涉及的资本支出角度来看,石油和天然气才是重点。要保证未来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全球石油需求就要在2020年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前保证每年降低1.5%。这个需求曲线摒除了大约三分之一潜在的新项目供应(所需投资额大约为1.3万亿美元)。美国的页岩油,加拿大的油砂,美国和墨西哥的深水和超深水项目,委内瑞拉的重油,以及美国、俄罗斯和挪威三国在北极地区的油气生产面临的风险尤其高。

目前看来,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发展前景应该最好。预计在2035年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保持每年0.8%的增长率(或者说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天然气需求至少可以保持0.4%的年均增速)。全球化石燃料需求量增速减缓会带动新项目潜在生产量下降至少25%,而这些新项目大约需要4590亿美元的投资。在我们分析的几个天然气市场(包括北美、欧洲和液化天然气出口市场)中,我们发现有三分之二的新煤层甲烷项目、北极项目和一半的新建液化天然气项目都存在危险(包括了美国、加拿大所有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澳大利亚、卡塔尔和印度尼西亚的部分项目)。

从长远角度来看,完全依靠高成本和长期寿命项目的化石燃料生产商面临的危险最大。油砂生产商森科尔和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全球原油需求遵循2摄氏度温控目标的话,那么在2015年到2025年间,上述公司大约要削减40%的资本支出。这一转型过程中,各大石油巨头的情况相对较好,未来十年间需要削减的资本支出在20%到25%。

在这些石油巨头中,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角度来看,康菲石油公司所需削减的资本支出都是最低(所需削减量为210亿美元,相当于康菲石油公司2015年到2025年总资本支出的16%)。负担最重的是壳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所需削减额为730到770亿美元,大约占其2015年2025年资本支出的28%到29%。在未来的温控环境之下,全球20家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只有三家(分别是巴西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在未来十年仍可保留目前水平九成左右的资本支出量。

我们的分析还强调,要依据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针对市场需求和价格环境对化石燃料投资计划进行压力测试。相关企业应该立刻取消无法通过压力测试的项目。鉴于资本支出会不断缩小,企业应通过股权回购和股利分红的方式,将更多的资本返还给投资者。对于某些公司来说,扩大低碳能源投资也是一种变通之道(比如埃尼集团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集团的首席执行官都陆续宣布将更多地采用低碳技术和方案)。

除了大规模的资本削减,想在低碳环境下完成转型的化石燃料生产商还应将重心放在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在无需销售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安全度过价格低于预期的时期)、灵活的资产预算(限制开发交付时间长、给付时间长的项目),以及强调中长期投资回报的经营策略上,而不是增加产量和扩大现金流。

无论是柯达还是IBM,市场巨头因为无法适应行业转型而“折戟沉沙”的例子并不鲜见。明智的化石燃料生产商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认真考虑如何保证自己顺利适应需求日益下降的未来市场。我们的这份报告为以上企业提出了一个2.2万亿美元的具体化目标,我们需要的是保护和扩大股东利益,而不是去打击他们。

碳追踪计划撰写的相关报告中文版详见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