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联合国气候会谈:卡在岔道还是加速前进?

巴黎气候大会若想聚集全球力量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en
  • 中文
<p>图片来源:<a href="http://www.unmultimedia.org/photo/detail.jsp?id=153/153191&amp;key=318&amp;query=climate%20change&amp;lang=en&amp;sf=" target="_blank">UN Photo/Marco Castro</a></p>

图片来源:UN Photo/Marco Castro

“巴黎是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

谈到将于12月在巴黎达成的实质性气候协议,负责协议谈判的人们给出了这样的比喻。

距离这场为期两周的气候峰会开幕还有四周的时间,决策者、官员、环保活动人士以及利益相关各方对于一份气候协议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全球碳排放量减少这一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这场气候峰会是否将成为推动世界快速大量减排从而成功避免灾难性全球变暖的快速列车?还是说它更像是一列摇摇晃晃、由于轨道上的政治障碍而不得不频繁停车的郊线列车?

联合国气候机构今日表示,虽然巴黎协议基础文本的谈判工作进展缓慢,但各国家和地区向联合国提交的气候计划,也就是“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的合计效果已经为有关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6个国家提交的INDC可以帮助世界避免气候变化失控的风险,但联合国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主管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认为,各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今天发布的联合国报告指出,目前已经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加在一起涵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6%。这一数字大约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水平的四倍。

“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有能力到2100年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2.7摄氏度左右,虽然这远远不够,但比此前多人预计的4摄氏度、5摄氏度、甚至更高的气温升高水平已经降低了很多。”菲格雷斯表示。

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已经促使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宣布了各自的降低化石燃料消费的计划,在不远的将来,还要对这些计划重新进行审议并提高其标准。

菲格雷斯和法国气候谈判大使洛伦·蒂比亚纳(Laurence Tubiana)上周在位于伦敦的查塔姆研究所坚称,有关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与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相比。

菲格雷斯认为,2009年国际社会自上而下的行动模式“十分糟糕”,而在巴黎峰会之前,大多数主要排放国已经采取了更加容易促成各方一致的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虽然围绕这些复杂的谈判还存在很多杂音,但她认为,信号已经很清晰了。

“肯定会达成一项协议,因为从我的角度上看,各国政府的政治意愿日益强烈。”菲格雷斯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巴黎协议需要促成“一条持续改善之路”,确保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

“相比外部强加的措施或者惩罚性手段,各国政府出于本国的利益做出的承诺更有可能得到兑现。”她解释说,并补充道:“许多国家的目标可能在今天看来只是可以达到,具体执行之后可能就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形势变化

各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意愿逐步提升,以及中美气候合作双边协议等标志性协议的签订,都让乐观者倍感振奋。与此同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大幅下降,新兴国家超大型城市中化石燃料造成的有毒烟雾也推动着各国当局采取政治行动。

科技创新使得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电力存储设备变得更加价格低廉,而日益本地化、更加智能的电网也不断改变着电力的生产和传输方式。

此外,金融业如今也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变革可能给价值万亿美元的化石燃料投资带来的影响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意识到巴黎协议及其包含的减排规定的影响将随时间流逝而日益深化,从而使可再生能源投资变得相对较为安全。

尽管有上述趋势,但对于巴黎峰会,人们仍然保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资金之争

受到2009年哥本哈根峰会失败的教训,一些观察人士警告称,穷国对于富裕国家能否按约提供气候行动资金支持的不信任仍将是阻碍协议达成的重要障碍。

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穷国是否愿意在没有确认每年1千亿美元的气候行动资金具体交付方式的情况下签订协议?在美国等国面临国内政治抵制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又能否向穷国提供更多支持?另外,富裕国家能否说服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相信私营部门会提供足够的资金帮助这些国家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兑现气候行动资金承诺并不仅仅是出于道义。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认为,1千亿美元的金额只是“小钱”,而对于严重依赖煤炭的印度来说,其实现低碳转型的意愿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她还指出,预计未来15年全球将有90万亿美元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要的是,这些钱应当用于低碳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建设,以避免将世界锁定在高排放发展的困局中。

 

译者: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