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透过“非洲年”来看中国的境外投资

中国的“非洲年”给这个大陆带来了独特的发展经济的机会。但是,中国会考虑它在非洲的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吗?古德温•恩娜娜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 en
  • 中文

过去的十年对于非洲来说,实在是一个多事之秋。在政治领域,这个大陆经历了许多在后殖民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比如,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纳辛贝·埃亚德马(Gnassingbe Eyadema)杰瑞·罗林斯(Jerry Rawlings)这些强势的政治人物在西非的存在已经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统治面貌。

在经济领域,许多非洲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旨在使非洲经济局面焕然一新的改革。许多非洲领导人在2005年倍感庆幸,因为压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喘不过气来的巨额债务得到了缓解。

许多一直以来保持国有经济的非洲国家已经实行了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该政策正迅速地改变着经营方式。这些国家包括埃及、安哥拉、尼日利亚、加纳、南非和阿尔及利亚,它们共同构成了非洲新经济力量引导者的主体

这些领导人中的大多数都相信,他们的国家正走在一条通往全面经济复兴的大道上。

中国的崛起

1970年,在世界最贫困的人口中,有39%是中国人,另外还有37%在其他亚洲国家。但是,80和90年代的亚洲经济奇迹提高了无数人民的生活水平。1980年亚洲每天生活费用低于2美元标准的人口比例是48%,1998年则下降到16%。

相比之下,1980年非洲仅占世界最贫困人口的16%,然而1998年则上升到三分之二。按照世界银行每天3美元的生活费标准,非洲的贫困人口比例也从1980年的55%上升到1998年的64%。

但是,非洲并非全无希望。非洲发展银行(AfDB)的数据显示,2004年和2005年,整个大陆保持着5%的平均增长率,该银行还预测说2006年和2007年增长率有望达到5.8%和5.5%。“在被调查的30个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投资净增长至少在过去的七年中是最好的,如果这个好的势头能够保持下去,再加上世界商品价格的因素,这个增长能持续到2007年”,非洲发展银行在其《非洲经济展望》中如是说。

非洲能从中国学到很多。中国的变化说明:我们能够对付贫困问题,也能够消灭极端贫困。从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的停滞不前,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四。“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习如何组织我们的贸易政策,如何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如何在短短几年之内教会我们的孩子掌握技术、熟悉经营”,非洲发展银行主席唐纳德·卡贝鲁卡(Donald Kaberuka)说。

2006年初,中国把这一年命名为“非洲年”,这对中非关系是一个新的推动。与很多国际上的口号不同,事实证明中国的这个宣言是言行一致、名副其实的。2006年,仅尼日利亚一国的石油天然气部门就从中国获得了3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另外中国还将在其铁路行业投资40亿美元,这将使20世纪60年代以来苟延残喘的尼日利亚铁路焕发生机。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CCECC)将修建一条从南部城市拉各斯到北方商业中心卡诺的铁路,全长1,315公里。该公司总经理林荣新说,这个为期五年的工程将为50,000名尼日利亚青年提供工作机会。

在安哥拉一股石油热潮已经掀起,这有可能使它超过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而中国也正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线。有了不断增加的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援助,安哥拉正在大规模重建基础设施,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这些设施中的大部分早就不堪重负了。

安哥拉现在的石油日产量是140万桶,但一些专家预测到2011年该国的日产量可以增加到340万桶。安哥拉在2007年1月1日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这是该组织继1971年加入的尼日利亚之后的第二个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员国(加蓬曾经于1975年加入,但后来退出)。安哥拉的新发展是中国非洲年的成功作用之一。

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在安哥拉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大规模投资能够创造出一个发展的氛围。“非洲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估计在未来十年里每年都要达到200亿美元,这得到了中国的理解和支持,而许多非洲的传统伙伴都认为这个领域的风险太大了。”尼日利亚前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说。

加纳经济学家科西·阿耶(Kwesi Aye)说,“即使不是有意识的,中国在非洲修建道路、学校、桥梁、医院和电站上的努力,很有可能为这些国家开启变革之路。”11月中非峰会上加纳和中国中水公司达成了一个修建水电站的协议,对此阿耶十分高兴。这个耗资6亿美元的40万千瓦水电项目将有助于改善这个西非国家的电力供应。

独一无二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表示出她是一个非洲可以与之合作的伙伴,友善而毫无威胁。非洲具有中国所需要的巨大资源,而反过来,中国为非洲提供了推动其经济转向所需要的财政和技术资源。中国驻南非大使刘贵今对双方关系的未来没有任何疑虑,他说:“中非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真正的平等、友好和互利关系。”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随着领导人们的不断努力,中非关系只会越来越好。在整个后殖民时代,西方大国还一直保持在非洲的影响,但这给非洲带来的只有经济上的满目疮痍。中国给非洲带来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平衡和经济变革的机会。比如,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现在有了更多的余力寻找道路,摆脱完全依赖石油的状况。对石油的依赖的确带来了GDP的增长,但由于它成为经济中的统治性因素,抑制了未来的发展。

目前,超过760个中国公司在非洲有项目,而中国的“非洲年”也将为历史所铭记。但是观察家们还是不清楚在这些协商中,中国究竟打算如何应对她在非洲的石油需求所带来的环境挑战。按照中国目前的开发速度,不可否认,许多非洲的产油地区都有可能遭受和尼日尔三角洲一样生态损害,那里被变成了动荡不安的地区。

比如,安哥拉的卡宾达省,其产油量占全国的60%左右,这里已经展开了一场争取自决的斗争,主要针对的就是泛滥于当地的贫困加剧、环境退化和侵犯人权。和尼日利亚的“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MEND)一样,“卡宾达解放阵线”(FLEC)对在当地经营的石油公司,如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意大利国家碳化氢集团(Eni)和阿吉普(Agip)等,怀有很强的不满。

如果中国希望能够相对容易地在非洲继续其经营——这是在非洲年之外的——就需要制定一个清楚的计划。在与当地伙伴的合作中,中国应该针对每个国家提出一个具体的框架,详细说明她打算如何处理石油和采矿事业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挑战。

古德温·恩娜娜是尼日利亚《商业日报》阿克拉分社的主任,曾以其在发展和人道主义报道方面的出色成就而获得2006年联合国基金奖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