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中国一半城市饮用水不合格

生活在中国城市的数亿人口,有一半饮用着不合格的自来水。
  • en
  • 中文
<p>图片为2010年摄于北京朝阳区。来源:尼克 &bull; 霍史达克</p>

图片为2010年摄于北京朝阳区。来源:尼克 • 霍史达克

撰写这篇报道的宫靖和刘虹桥,分获中外对话和《卫报》“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的“年度最佳记者”和“年度最佳青年记者”。

文章见报一个月后,住建部迫于压力公开了之前未予公示的城市供水质量信息,相关官员表示,有关部门将投资4100亿人民币(约400亿美元)计划在2016年前改善城区水质。

中国人喝的水质量如何?2009年下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检测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

但几年间,住建部未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数据。

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只有50%左右。

饮用水研究权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认为,不合格水对人体的危害,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发急性疾病,好在中国人习惯饮用开水,可以杀死微生物污染物,这个危害表现并不明显。看不见的危害,容易被忽视但更值得关注。自来水的有机化合物总量(CODMn)超标易导致慢性疾病。王占生说,饮用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的水,“一天两天没问题,半年一年看不出问题,但有机化合物会在人体中富积,最终对身体造成危害,严重时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2009年的普查发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不少也出现了氟、砷、铁、锰等超标。

有机化合物总量是指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所测定出的水中COD值。COD俗称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各种有机化合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数量多少。美国环保总署曾发布报告称,现有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王占生称,这些有机化合物中,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激素,又叫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令人免疫力降低、影响生育能力、致癌、对神经系统产生干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认为,公众甚至各级官员哪怕是分管供水的官员,对饮用水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严重认识不足。第一个误区是对有机化合物长期危害认识不足,因为这类危害一二十年才可能致病,并且很难证实疾病与饮用水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误区便是以为家中只要装了饮水机便没事。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水中有害物质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饮用进入人体,另外三分之二是通过皮肤吸收和呼吸进入人体——在洗浴、洗涤、刷牙、洗脸时,仍然逃不脱水质污染。

自来水超标有害物质大多数来自水源地。30多年来快速工业化导致广泛的水源地污染。

宋兰合是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他个人判断,中国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约为50%。

1985年,中国城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尚属清洁,水厂出厂水只要符合最基础的35项指标,即属合格。到了2006年,水环境已严重恶化。城镇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转为溶解性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离子污染。

王占生说,大量有毒害的化工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进入水源,大量农药如敌敌畏、草甘膦等也进入水源。有毒的无机化合物也增加了11项,溴酸盐、氯酸盐、锑、铊、氯化氰等11项进入控制之列。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当前水污染情形比欧盟工业化时期更为严重,稀土金属等污染类型更为中国所特有,冶炼厂的重金属离子“跑冒滴漏”造成的危害未被重视,这是未来要重点提防的。

最近10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众多污染企业进军西部,进军农村,导致更多原本干净的河流上游、源头和地下水,逐渐被污染。

面对一半不合格水源,水厂滞后的自来水工艺,成为失控的第一道关口。

传统水处理工艺1902年诞生于比利时,被业内人称为经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2004年,美国工程院将水处理工艺列为人类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刘文君告诉财新记者,美国纽约、加拿大和澳洲的许多城市,至今仍使用上述简单工艺,可以实现饮用水直饮。

“问题是,凡是仍然采用传统工艺的城市,均拥有基本未受污染的水源。中国大量水源被污染,这种传统工艺已经不再适合。” 刘文君说。

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力不从心了。宋兰合介绍说,日本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历史上有过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均升级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即深度处理,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

尽管水源污染严重,至2009年底,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工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郑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

水厂处理后,水流入城镇供水管网,最终到达用户水龙头。入户之路并不太平,老旧的管道再加二次供水,让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

在自来水条件最好的北京市,近十余年投入巨资改造供水管网,仍未更换完毕,至今未实现直饮水。多数大中小城镇的管道老旧问题无法与北京相比,距离直饮水遥不可及。

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管网质量普遍低劣。“老旧管网漏水严重,也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宋兰合曾在论文中引述,2000年至2003年,184个大中城市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

刘文君曾多年研究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他介绍,老旧水管容易腐蚀、结垢,产生微生物细菌种子,与水中营养物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有时肉眼可见,水发黄发黑发臭,但多数时候肉眼无法发现。

跟发达国家相比,二次供水是中国的特有难题。中国城镇6层以上的小高层、高层建筑较多,为了让6层以上用户的水压正常,同时避免脆弱的公共管网承受过大压力,各城镇自来水公司纷纷选择管网末端加压模式,将自来水压至高层建筑屋顶水箱或半地下的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或水箱进入用户家中。

在中国省会一级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数千个水箱或蓄水池。二次供水自从在中国诞生起,就饱受诟病,目前仍然乱象纷呈。

因二次供水导致的水质二次污染事件,近年一直充斥媒体;二次水箱内被发现死老鼠等事件,也一再发生。

谁来看护大量的水箱、蓄水池?这些水箱、蓄水池最早由各地产开发商所建,标准和式样五花八门;产权一般属于全体居民,居民又无力管理;小区物业是通常的看护者,但缺乏专业能力。

宋兰合分析,各城市自来水厂一般由城市建设部门管理,但二次供水设施理论上归卫生部门,自来水厂不愿“多管闲事”,而卫生部门通常又无力监管,主要负责审核颁发消毒许可证。最终,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成为监管薄弱之处,无人负责。

宋兰合认为,二次供水事实上不全是坏处。当城市因意外或灾情发生停电、停水事故时,二次水箱可证住户在一个时间段内有水可用,甚至在某些时候让消防部门有救急之水。二次供水其实一个城市管理问题,管好是福,管不好是祸。

一位饮用水界人士用极慢的语速,向财新记者讲了三句话:对每个人来说,饮用水像空气,无可选择,无从逃避;对政府来说,供水工程是最为基础的民生工程,远比修马路、建高铁、盖高楼更为基础;近十几年来,供水成了最被忽视的民生工程。

原文刊于财新《新世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