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关注地球的生命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 2006》 中说到, 人类是在过度利用现有资源的状况下生存的, 但我们是可限制我们的消费来避免地球遭到无可逆转的毁灭。"中外对话"部分登载了这一两年出版一期的报告。
  • en
  • 中文

地球生命力报告 2006 描绘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态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给生物圈带来的压力。报告主要有两个显示指数: 反映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生命地球指数” 和显示人类对这些生态系统需求程度的“生态足迹”。这些指数综合了过去几十年的趋势,随后三幅图试图探知未来的情形。这些情景预测显示出我们当下所作出的选择将如何影响到我们的未来:是最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处;还是导致了这些生态系统的崩溃,致使生物多样性永久丧失,也侵蚀了地球支撑人类生命的能力。

“生命地球指数” 衡量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的趋势。它跟踪了全球1313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同时为陆栖、淡水和海洋生物计算了单独的指数,然后将三种趋势平均后形成一个综合指数。尽管脊椎动物只占已知生物物种的一小部分,但有关它们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仍被认为是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典型。通过跟踪野生物种,“生命地球指数” 同时也在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从1970 年到2003 年,该指数下降了30%。这个全球趋势表明,我们正在以一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

当生物圈的生产能力跟不上人类消费和生产垃圾的速度时,生物多样性就会遭殃。“生态足迹”反映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界能够提供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的需求——包括食物、纤维、木材,建筑用地,以及吸纳由于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需的土地。地球的生物承载力是指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可用的、具生物生产力的土地面积,包括农田、牧场、森林和渔场。有关淡水的消耗情况没有包含在“生态足迹”中,而是在报告中的一部分单列出来。

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们一直处于“生态足迹”过度超过地球的生物承载力的状态,2003 年超过的幅度即达25%。事实上,地球的再生能力已经跟不上人类的需求,因为人们将资源变成废弃物的速度远远高于自然把废弃物再变成资源的速度。

人类不再依靠自然的“利息”生存,而是消耗大自然“本金”。对生态系统持续增长的压力正在导致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或者恶化,以及生产能力的永久丧失,从而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自身的利益。

这样的状况还能持续多久?以联合国所做的经济和人口缓慢持续增长的预期为基础,一份温和折衷、一切照旧的未来情景预测显示,到本世纪中叶,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将达到生物圈自身生产能力的两倍。在这样的生态赤字之下,生态资源的枯竭和大规模的生态系统崩溃将更有可能发生。

目前大家也正在摸索两种可持续发展途径:一种是逐渐改变现在的路线,另一个是快速转变到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使得我们能够估算这两种情景下将会增长的生态负债:生态负债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则生产力永久丧失的风险就越大。无论哪种发展途径,这种风险都必须和经济成本或潜在的社会动荡一起考虑。

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需要立即采取显著的行动。人口数量变化缓慢,而人类创造的资本——如住宅、汽车、道路、工厂或发电站等——也会存在几十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今天所做的政策和投资决定将继续确定在21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对资源的需求。

正如“生命地球指数”所显示的那样,人类对生态产生的压力已经威胁到生物圈的资源。即使“一切照旧”也会加速这种消极影响。考虑到很多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压力的反应很慢, 在生态系统能从人类的积极行为受益之前,将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差。

我们与500 万- 1000 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共享这个地球。通过选择占用多少地球的生物承载力,我们也决定了有多少是还能留给其他生物使用的。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为其他物种生存而保留生物圈的一部分生产能力,并在所有的生物地理领域和主要生物群系之间分配这种生产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管理好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我们需要那些能够显示我们过去到什么程度、今天到什么程度以及我们还要走多远的测量数据。“生命地球指数”和“生态足迹” 能帮助我们建立基准线,设定目标,并监测所取得的成绩和失败。这些重要信息能激励我们的创造性和革新能力,以便应对人类最大的挑战:我们如何能在一个地球的承载力范围内,既生活舒适、又能维持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生存?

 生命地球指数

生命地球指数(LPI)是衡量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归纳了1970 年到2003 年期间全球逾1300 个脊椎动物物种约3600 个种群的趋势。

它是根据695 个陆栖物种、274 个海洋物种和344 个淡水物种这三种不同的趋势数据计算,取其平均值。

在过去逾33 年中,生命地球指数总体下降了约30%,陆栖物种、淡水物种、海洋物种的指数均出现同样程度的下降。这些指数尤其是淡水指数的下降都比以往的报告有所减少,这是因为这次的指数是用与以往不同的方法集成,设计时减少了这些指数的不确定程度。

报告并未在地理学、生态学或者是分类学的基础上去搜集物种,因此,生命地球指数包含更多从已有研究的种群(尤其是鸟类)和一些已经被很好地研究过的地区(如欧洲和北美)中获得的种群趋势。作为补偿,在计算时给予陆栖及淡水系数中的温带和热带地区相同的权重(同时这些地区中每一个物种的权重也相同),以及海洋系数中各类海洋谷地同样的权重。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是按照生物学上一个地区的生产土地和海洋供人类使用和消化人类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资源,来衡量人类对大自然的需求。2003 年,全球的生态足迹为141 亿全球公顷,即人均足迹2.2 全球公顷(1 全球公顷是指其生物生产力和消化废物能力等同于全球平均值的1 公顷土地)。2003 年,生产性面积提供的总量为11.2 个全球公顷,人均拥有的生物承载力约为1.8 全球公顷。

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包括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农地、牧地、森林、渔业地区等,满足粮食、纤维、木材消费的需求,消化被使用过程中产生能量后的废物,以及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

人们消耗的各种资源和享受的生态服务来源于全球各个角落,所以他们的生态足迹是这些地区面积的总和,无论他或她身处何地。

20 世纪80 年代,人类生态足迹的增长首次超过了地球的生物承载力。从那以后,这种过度超出的行为每年增长,2003 年,人类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地球供给能力的25%。这意味着,地球用了1年零3 个月制造人类在那一年消耗的生态资源。

把生态足迹分成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展现每一部分是如何贡献于人类对地球的整体需要的。图19 根据2003 年的可比全球公顷量,跟踪记录了这些不同组成部分,由此可以衡量平均每全球公顷的生产力逐年的变化。这也有可能对需求的绝对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生态足迹是增长最快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61 年到2003 年,二氧化碳的生态足迹增长了超过10 倍。

地球的经济怎么才可能在过度消耗中持续发展?过去的时间中,地球积累了森林和渔业等生态资产。这些储蓄在库存罐中的资源,却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被迅速地消耗。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去除它的速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聚。

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过度地消耗地球的资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断增加。这种过度行为不应该再继续下去,我们不能耗尽地球生态资源,破坏地球自身长期再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