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切忌“贪大求洋”

中国的城市建设高潮还在继续。蒋高明说,中国不应该热衷于大型而西式风格城市的发展。相比之下,小型且易运作城市的建设可以避免已逐渐减少的自然资源不会永远地灭绝。
  • en
  • 中文

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始于上个世纪末。当时的北京,尚有许多农田和天然湿地。8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很快提速:1988-2000年间,中东部地区城市数量由315个迅速增至521个。城市土地扩张的速度甚至远远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2000年中国城市土地面积是2.24万平方公里,2003年则达到2.83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长8.08%,但是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仅为4%左右。现在,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建楼房,整个国家成为“大工地”,平均每年有767.42平方公里土地变成建城区,年平均增长率为5.76%。

如此高速的城市扩张,跟中国城市化“贪大求洋”的不良倾向密切相关。大城市、大广场、大马路、大房子,越大越洋越好,不考虑实际需求。大中城市像“摊大饼”一样越“摊”越大,尤其是北京,城市中心区以每年2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经济落后地区也要建大广场,没有交通拥挤问题的城市也把马路建成上下八通道,目的是看起来“气派”。造大房子之风兴于北京,由领导干部带头,司局级领导干部的住房标准由原来的七八十平方米,猛增到二百多平方米以上。甚至连办公室也比赛着越建越大。建筑风格也大都以“洋”为美,搞得“千城一面”。

建筑业给GDP带来的增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背后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0%左右,要实现中等发达水平(60%左右),城市化还要侵占更多的土地,占用更多的资源。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使中国城市化走向健康的轨道,一定要果断抛弃“贪大求洋”的过激做法,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大城市还是小城镇?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将眼光主要盯在了大中城市,其发展的思路是:人多了,

扩大城市;城市扩大了,再引进人口。于是,城市无限扩张,带来了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自然生态和乡村生态也日益受到更大的威胁。

中国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不同。首先是城市化的“人潮”涌动方式不同。美国是在19世纪60年代加速城市化的,当时的美国人口只有2300万。而中国的城市化是在短期内,通过迅速扩大居住面积和交通设施,将“人群”装在城市里,未来25年将有8.5亿农民通过“安置区”、“廉租屋区”进城。其次表现在资源利用方式不同。英国城市化完全依靠世界资源,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就描述过:“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地海国家是我们的木材林,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农场,而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中国的城市化没有殖民地可以殖民,所消耗的资源只有自己附近的乡村生态环境,以及沙子、土壤、石头、钢铁等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绝不能走“摊大饼”式的无限扩张之路。大中城市建设该降温了,建设有浓郁乡村风格的小城镇才是中国城市化的重点任务。要发展多元化、各种层次的中小企业,吸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大中城市的发展,可以借鉴英国在大城市周围划定“绿带”的做法,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绿带”不能被建筑物所跨越,从而保护乡村生态。

城市风格求“洋”求“虚”还是求“土”求“实”?

“求洋”心理从官员到市民普遍存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被认为太土气了,城市建筑风格动辄“欧式”,轻则“美式”,连雕塑都是光屁股的男女“洋人”。出国的机会多了,看的多了,一些领导就唯洋是崇 (他要满足的是虚荣心),而一些不负责任的城市规划者则唯领导话是听(他要赚的是规划费)。一些城市在努力打造罗马广场、欧洲一条街、美国一条街等等,却不考虑怎么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于是,从南到北,简单模仿的“阔气”洋建筑充斥各地。

因为追求西方的消费方式,一些人有了钱就买大房子,买别墅。于是中国城市里也要建别墅,不惜侵占公园和风景区。北京著名的香山风景区,被一片片别墅包围着,尽管房价五六百万元一套,依然供不应求。有些人买大房子纯粹是因为虚荣心作怪,可能根本没时间去住。很多大房子夜晚漆黑一片,成为典型的“鬼屋”。

“帝王心理”、“暴发户心理”、“洋奴心理”等不健康的心理作用充斥了中国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贪大求洋”现象的普遍发生,造成了土地和建筑资源的极大浪费,绿地和野生动物的空间越来越小,城市也逐渐失去了生态和文化特色。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实用性公共设施和小户型住房,节约土地和空间才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真实需求。最近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可再生的建筑材料还能用多久?

 “贪大求洋”的直接后果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中国迅速的城市化是以牺牲乡村资源为代价的,其中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问题尤其突出。最近,笔者调查山东某市时发现,该市近郊农民几乎全部上了楼,还计划将另外几十个村子的平房推倒了盖高楼。这种“快餐式”的城市化除了使村落消失,还将消耗掉很多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沙子、石头、土壤,它们都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

目前,中国的乡村河道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尽管有各地河道管理局管理,但承包人只要交一点管理费和承包费给相关部门(甚至根本不理这一套),就可以肆意挖掘了。笔者现场观察到,一些河道承包人每小时花200元雇挖掘机,挖沙的速度是每5秒钟1吨。那情景就跟“抢劫”无异。没有沙子,河流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泄洪和水质净化。而且自然河道越来越少,原来沙滩上的各种湿地植被也随之消失。

石头和泥土的命运也一样。在山东济南,一座山被切成“豆腐块”卖掉了;在泰安,一吨以上的大石头在公路边公开出售,生意很好。更有甚者,中国宝贵的花岗岩和大理石被大量加工成各种形状或者“艺术品”,销往世界各国。有很好黏性的土壤被烧制成砖头,成为建筑材料。

而中国现在所建的高楼多是些粗劣的产品,“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建设进程在不断上演。重复建设使得上述建筑材料来源快速减少。这样下去,今后再盖房子,我们首先缺少的是沙子,然后是黏土,最后是石头。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一定要一次到位,要出精品;建筑材料要考虑可再生资源或者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如禁止实用黏土砖,而使用粉煤灰制作的空心砖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点不可再生的资源财富。

 首页图片由 Vagrantant

作者简介: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专家委员。他提出的“城市植被”概念和“以自然力恢复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等观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