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幻灯片:危机时代(2)

自从经济危机爆发,世界仍然受到来自气候变化和极度贫困的空前挑战 。 玛丽安•贝德将一些来自路透社多媒体项目的图片带给读者,记录了这一年间所发生的巨变。
  • en
  • 中文

幻灯片中的10张图片为路透社2009年版权所有,“中外对话”获许发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仅一年,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了几十年来经济最糟糕的时期, 各国政府为此作出了困难而冒险的决定。他们为支撑各自金融和经济机构的运作投入了数万亿美元。各国为应对当前形势均在短时间内制定并通过了重振经济的措施,但是各国的领导人和央行行长都无法确认这些措施能否奏效,或者是否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在这个信心崩溃的时期,当银行间已失去信任时,各国政府清楚他们必须重新控制现金流,尽管这和他们对外宣称的有些矛盾。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无法恢复到往常水平,但各国都在尽力重新恢复业务,并使之看起来如同往常。因此,各国的领导人们都在谈论新经济,所谓的“绿色工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透明的金融体系、汽车以旧换新计划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很多人认为 , 国际投资公司雷曼兄弟破产倒闭(2008 年9月)并引发了经济危机的一年多来,世界正在经历金融和经济的闹剧。但是它是不是正在走向终结?“春笋一样的复苏”只是一个假象?从根本上说,一切有没有很大的改变?尽管有更多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投入使用,世界是否仍然将按照以往的方式运作?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执行董事约翰·舒文表示:“ 如果你认为一些著名银行的破产是可怕的,那你更应该看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广泛的影响:作为亚洲主要河流源头的冰川正在消失,北极点附近的北冰洋夏季海冰正在融化。”

“ 几十年来,我们的次贷关系说明,作为一个物种,人类已从地球上索取的太多,我们的账户现在已经严重透支。”舒文断言,环境绝对无法承受,它注定会在无节制增长的压力下崩溃。 我们现在面临着两个危险的定时炸弹,金融问题和生态环境,他们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的领导人仍然很天真地认为,我们可以在一个有限的星 球上实现无限的经济增长。但是 ,这终究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受法国总统萨科齐委托的经济学家小组9月份表示,各国需要找到办法来衡量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福祉。小组成员诺贝尔奖得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 :“长久以来经济界一直敦促世界领导人用更全面衡量标准来看待繁荣,而不是过分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已日益成为评价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准,但在经济和社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已使其越来越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关键指标” 。他还表示:“各国政府在刺激经济复苏和减小气候变化影响的过程中,必须拓宽参考数据的范围”。

斯蒂格利茨认为:“很多非常重要的指标都没有包括在GDP中。GDP评价模型的缺陷在于无法估计质量方面的提升,单纯的数量增加是不全面的,比如汽车。这些因素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都是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如果要从我们的报告中提炼出一条信息,那就是避免对GDP的盲目崇拜。这条信息还能鼓励政治家们尽量避免单纯的强调GDP。

法国总统萨科齐似乎已经接受了上述的观点,他警告说:“在世界各国,民众们都认为我们在撒谎,这些数字都是假的。更为糟糕的是他们是被人利用。法国将尽力协调世界上各类国际组织改变他们的统计方法,并督促欧洲伙伴国家在修改各自统计方法方面树立榜样。”

在复苏迹象出现、从灾难边缘缓慢地恢复、重归发展的时期,路透社推出了多媒体特别报道——“危急时代” ,用发人深省的图片形式来揭示一些关键信息。 这些图片记录了这通过描绘剧变的一年,它们展现了 “当充满分歧的世界来到历史不确定的新时代里,世界各地的生活是如何改变的”。

失业率持续上升,消费者信心仍然不稳。 而迫在眉睫的是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 ),《京都议定书》替代协议计划在哥本哈根签订。 然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表示,经济危机会对这次谈判产生很大冲击。

在最近的采访中,德布尔表示:“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入正在下降,部分原因是石油价格下降 , 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目前 , 工业生产的萎缩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率。但是联合国气候官员表示这不会减轻哥本哈根谈判的压力。

他说,产业界人士“还是希望在哥本哈根能看到明朗的预期。以能源领域为例,如果你现在进行投资电厂,并要运行30至50年左右。而你是无法长期等待着各国政府在这个领域发展方向上的表态。”

在这个不稳定的危机时代,除了能源问题,这个星球还面临着一大堆的环境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又与贫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过度消费和废物处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有限。

舒文表示:“我们有一个机会 ,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要在哥本哈根把握住这个机会。 历史会如何评价我们?决定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今年的努力非常关键。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做出改变。”


玛莉安•贝德,中外对话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