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人类需要第二次绿色革命”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接受山姆•吉尔的采访时谈到能源的未来和作为决策者所应关注的首要问题。
中文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就职前接受了“中外对话”副总编山姆·吉尔的采访,就中国的能源未来和决策者对于一个逐渐变暖的世界所肩负的责任发表了他的看法。 以下是采访内容节选。

山姆·吉尔(以下简称“吉”):在没有制造业输出的情况下,各国能不能把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问题脱钩?

朱棣文(以下简称“朱”):美国的做法是将一部分能源密集型工业,例如塑料行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钢铁和水泥只有一少部分采用离岸外包的方式生产,没有你们所想象的那么多,因为中国消费的大部分钢铁和水泥都是自己生产的。我们只是某种程度上采取离岸外包的方式,而非全部。

商用建筑和住宅建筑占我们能源消耗的40%。火车、卡车、飞机、私人轿车等交通工具占28%。 工业排在最后。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建筑能源消耗降低至1/4甚至1/5。中国的建筑能源消耗是65%,所以,如果中国的建筑能源消耗也能降低这么多,并且真正地提高效率,就能够实现脱钩。

钢铁、水泥、铝业等都是能源消耗很高的工业。但是在美国,水泥工业的能源消耗已经降低了30%,化学工业也同样降低了大约25%到30%。但是,能不能达到零消耗呢?绝对不能。

吉:对于气候变化,决策者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朱:斯特恩报告认为有50%的可能在本世纪内气温将会升高5摄氏度,这将会导致巨大的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因此,为保险起见,还是尽量将温度的升高控制在5度以下。尽量保持在1到2摄氏度。我想目前已经达到1度了。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目前的温度和冰河时代的温度之间的差别是6摄氏度。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在冰河时代曾经常年覆盖着冰雪。变化如此之大,所以,从另一方面看,5度也会导致巨大的变化。

国家之间边界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我们该如何处理边界问题?某些地区将变得不适于居住。人们还担心赤道附近的农业将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富人们总会有生路,而对数百万的穷人而言,却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吉:能源和气候变化危机还能够导致激烈的争端。

朱:海平面升高。如果北部苔原融化了,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碳。如果格陵兰岛融化了,南极洲的一部分融化了,孟加拉国1.4亿的人口中有一半可能将永远地失去他们的家园。他们会流落到哪里?印度吗?那印度怎么办?由此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后果会非常严峻。

吉:中美两国仍然依赖煤炭,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我们需要找到清洁地利用煤炭的方法。也就是说,找到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些办法都成本高昂。我想可以把它安全地储藏起来,但是必须经过论证,因为公众非常谨慎。公众不喜欢风力发电,有些人不喜欢水电大坝,核电肯定也不受欢迎。在我的观念中,二氧化碳排放对生命的威胁要远大于原子能。并且需要上千种贮藏方式。所以,除非你确实能够证明这些方式是安全的,否则,你将会官司缠身,而且事情一拖就是几年。你必须经过研究,向公众证明它的安全性。你还要研究收集它的更好的方法。

我认为对碳封存进行投资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发电厂更高效,高温冶金是必要的。目前,燃煤发电的最高效率为40%到42%,还应该可以提升到50%以上。中国的燃煤电厂的效率在30%左右。印度的更低,还不到30%。所以,效率其实可以提升一倍,那将是非常可观的了。

吉:您对中国的决策者有什么建议吗?

朱: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中国的能耗标准还算合理,但是比不上欧洲。他们正在对高耗能工业和煤电厂进行清理,而且正在加大力度,这是好消息。

我认为美国可以开展碳封存技术的研究。这种研究很多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知道怎么做,他们也能这么做。”从地球化学的角度而言,事态会如何发展是我们应该探寻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而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资料来了解。然后,或许我们可以合作开发其他技术。

吉:您对生物燃料怎么看?

朱:用我的话说就是,有101种错误的处理方法,还有几种正确的处理方法。我当然不支持外国乙醇。我们需要尽快摆脱对玉米的依赖。我不赞成砍伐印度尼西亚的雨林来种植棕榈油。失去雨林将对气候造成更大的损失。

吉:您曾说人类需要第二次绿色革命。

朱:我认为,我们之所以需要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耕作。我们过量地使用化肥。存在严重的温室气体问题和水系污染问题。到了认真审视我们的农业技术的时候了。

吉:我们该如何使之实现呢?

朱:一部分靠教育,一部分靠激励,还有一部分靠管制。至少在美国,过量地使用肥料源自无知和化肥商人的强势销售。 “如果使用这么多化肥的效果很好,那么两倍的用量效果会更好。”没错,效果是更好了,但是,可能仅比原来好了10%。并且,农户不需要负担治理水污染、硝酸盐流失和产生一氧化二氮等一系列问题的花费。

吉:您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什么?

朱:关于世界的未来,我不想让我自己听起来太戏剧化,我非常希望美国及其新一届的政府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如果美国一马当先,那么,我想,中国和印度就会紧随其后。因为,他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要比我们严重,而且,他们也明白这点。但是,我认为如果美国不带头的话,他们是不会带头行动的。所以,如果美国起到表率作用,并且愿意开发并分享技术,那么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已经开始担心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给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华北地区,黄河已经开始断流;青藏高原的冰雪正在迅速地融化,森林也开始退化。森林退化是世界性的问题。一但失去森林,水域也会随之而去。树木对于土地来说是有魔力的,它们能够锁住水源。

吉:哥本哈根决议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朱:碳的国际市场价格:我们需要一个对它加以管制的方法,以保证有一个价格底线。我们不希望价格崩溃。就像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调整利率来调整美国的经济一样,我们必须建立起对价格加以限制的机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竞拍到的碳信用额度或者拍卖底价来进行调节。这对长期投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价格失效的地方就需要用制度来进行规范。带有保温层的房屋永远不会在价格上具有吸引力。这就需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手段。我认为,各国会理性地加强能源方面的研究。丹麦就深谙这一点:他们关注他们的风电产业和(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酶制剂工业这样的产业,并从这些产业中获得了很高的收益。对于他们而言,这是很好的商业机会。

吉:某个公司或许会发现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革新。

朱:没错,他们会因此而收益颇丰。

我非常希望光电技术能够更加完善。没有哪条物理定律规定光电技术不能价格低廉并且达到25%的效率。所以,我认为光电技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要实现它可能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

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是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使用该建筑物的人们不知道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我在我自己的实验室就发现类似的情况:一个崭新的建筑,人们不知道如何控制它的热通风系统,温度摇摆不定,不是太热就是太冷。这种情况持续了2个月,直到最后有人帮我们来控制它。人们不知道如何控制建筑物,所以就需要使建筑物智能化。我认为这一领域会非常具有潜力。这是否具有变革意义?其结果或许是吧。

山姆·吉尔是“中外对话”的副总编。

朱棣文,目前是美国第12任能源部长。1997年因其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首页图片由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