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国家能委会最新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能源安全考量变得急迫,中国能源转型的动力能否在“十四五”得到保持?武毅秀撰文分析。
  • en
  • 中文
<p>连云港港口用于发电的煤炭。图片来源:Alamy</p>

连云港港口用于发电的煤炭。图片来源:Alamy

在中国开始着手制定下一个十四五能源规划的窗口期一场高规格的能源会议上释放出了重新强调煤炭利用的信号,可能会给中国2025年之前的能源和气候路线图定调。

10月11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自2010年开始以来,一共只召开过4次全体会议,每一次的召开都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的重要时间节点,对其后几年的能源产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国家能源委员会的规格高于国家能源局(NEA),由国务院总理担任主任,其委员来自十余个部委的一把手,是中国最高规格的能源政策协调机构。

此次会议对能源安全和煤炭利用的讨论凸显了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能源转型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能源安全成重中之重

李克强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的一个核心信息是:“多元发展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具体包括,“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保障能源安全和能源自给。

对于中国“能源安全与油气自给”的强调,已经不是第一次。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持续强劲增长,进口量猛增,2018年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升至45%,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迅速由2014年的9%,攀升到2018年超过20%。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原油产量持续下滑,对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也并不理想。更为重大的变化恐怕还在外部: 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石油生产国形势不稳,这些都为中国的能源供给蒙上了不确定性,进一步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对于中国能源安全的担忧。本次会议对于“能源安全”全方位的强调,可被视为是政府对当前复杂的外部局势的反应。

煤炭再受肯定

有了以上“能源安全”的背景,会议对于煤炭的强调也许不难理解。李克强在会议中强调要根据中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并开发利用煤层气。而对于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转型的提法则大幅减少,措辞也平淡很多:“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相比于2016年会议的提法:“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快提升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措辞之中对于煤电与可再生能源态度的转变,耐人寻味。

整个十三五期间,控制煤电规模、扶持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是一条主线。不久前能源局的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中国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间淘汰2000万千瓦落后煤电机组的任务,并预计可以实现到2020年把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的目标。与此同时,光伏和风电也经历了快速增长,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能源规划目标,并且即将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能源转型要求可再生能源的总量和份额进一步扩大,但李克强的这番讲话是否意味着之前被控制的煤电生存空间会得以释放?这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能源规划中得到解答。

能源转型能否继续?

2016年底诞生的十三五能源规划, 被外界评价有助于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这份计划酝酿和起草于2015年间,就在这一年,中国做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明确要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在2030年时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提升至20%。 在国际承诺和国内对空气污染高度关注的双重压力下, 这一份能源五年计划以及一揽子的专项计划可谓背负了“低碳蓝图“的使命。

不到五年过去,国际层面的气候行动进展乏力,关停小火电、淘汰煤电落后产能的举措已经摘取了”去煤“行动里最容易的果实,国际能源供给形势变幻莫测,再加上国内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 这一切为十四五能源规划蒙上了更深的不确定性, 也为进一步推进低碳转型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尽管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2020年的气候目标,但如果对标2030年目标,中国在下一个五年的减排任务仍然艰巨。最近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NCSC)研究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中国在“十三五”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并不能保证中国全面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这些措施虽能让单位 GDP 碳排放在2030年比 2005 年水平下降 60%~65%,但不能保证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达峰。

在当前十四五规划的准备期,针对煤炭、煤电以及煤化工在下一个五年的地位,不少专家都发表了看法。如电力行业专家陈宗法指出,煤电在下一个五年的定位,应该逐步由主体电源,转向为消纳清洁能源调峰、保障电力安全为主的辅助角色。另一方面, 所谓的“清洁煤”以及煤化工相关项目(煤制气、煤层气)的开采、发电,其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与温室气体排放甚至超过普通燃煤电厂, 从环保性和经济性上都为人诟病。主张加速减排步伐的专家认为,化石能源作为属于昨天的能源,须要为新型、清洁能源让路,只有腾出空间,可再生能源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针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近期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的一番讲话,或许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他主张,随着光伏、风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成为中国摆脱能源地缘政治问题的关键。 国家的能源自主规划战略中,应该将可自主掌控的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设为优先方向。

中国能否在下一个五年规划里,将低碳经济作为顶层战略,以气候目标倒逼能源转型,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引发持续关注。 如何同时满足能源需求、能源安全与能源清洁,中国须在平衡中寻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