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 couple running a small shop in a village near the confluence of the Damodar with the Ganga. We were told that it hasn’t been too long since products such as biscuits were sold out of large containers instead of small plastic packets (Image: Siddharth Agarwal)</p>
污染

从山川到大海的恒河塑料之灾

印度政府此前发起了多次清洁运动,然而,恒河等河流沿线城乡地区因缺乏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而导致塑料垃圾泛滥却甚少引起关注。
中文

恒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沿岸只零星分布着几个工厂和小城镇,相隔数百公里才会出现一座城市。在印度,沿河而行常会让人有一种穿越了时空的感觉,不知不觉中便置身一片极致秘境。现代文明发展的痕迹如幻境般消失,直到一大堆塑料垃圾瞬间将你拉回现实。

由于缺乏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印度随地可见各种包装纸、大小不一的包装袋、无法生物降解的塑料或聚苯乙烯塑料泡沫餐盘,而这些东西基本都来自街边小吃店或者某个活动现场。这些垃圾都被堆积在村子附近,好像这样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样(至少眼不见就心不烦了)。这就好像我们城里人认为,把垃圾冲走或者丢入垃圾桶就能让垃圾消失一样。然而,最终这些废弃物会进入了自然水系,然后随着河流汇入大海。

我一路从入海口沿恒河步行溯流而上。我决定,除非迫不得已,绝不购买任何包装好的产品,并且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当然,我这样做的前提是假设村里的店铺仍然会出售当地采购/生产的物品。这个决定让我能够从每日行进过程中接收的信息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吉拉那(Kirana,印度街边小店)中日常关于各种产品来源和包装的讨论让我意识到,有些地方可能最近才开始使用塑料制品,而有些地方则并不把这当什么新鲜玩意儿。一些店主仍对之前用大个的马口铁罐批发进货,然后再把商品从自己的店里零售出去的事情有印象。而小吃店和甜品店店主如今使用的都是泡沫聚苯乙烯或者带有塑料涂层的纸盘子,即便是顾客要求也找不到一张纸来包装。有关垃圾零排放的讨论却引出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洗盘子其实比使用一次性餐具贵得多”,以及“已经没人会用叶子作为盘子/容器了。”

2016年6月,我徒步计划的第一阶段开始了。而3个月之前,印度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刚刚发布了全新的《塑料废弃物管理与处理意见通知(2016)》。2017年3、4月间,我又继续开始了徒步计划的第二阶段。这期间也是上述通知中的一些条款的最终落实期限。实地考察证明,像许多其他政策一样,这些准则其实仍然是“纸上谈兵”,大多数地方民众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或者污染者应该担负的责任。

让我感觉奇怪的是,我们一方面在河流沿岸村庄地区开展卫生运动(“清洁印度运动”的重点任务),另一方面却彻底遗忘或者忽视了固体废弃物(尤其是不可生物降解废弃物)的管理。这种“上有政策,下无执行”的现象在印度并不鲜见——现实的真实情况与政界/官僚机构对现实的揣测很明显处于不同的时期。印度河流与环境的健康已经沦为了一种政治工具,那些授命肩负起这些责任的人却无需对自己的行动或愿景负责。

最近发布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 目前,每年经河流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总量为115到241万吨,其中超过74%都发生在5月到10月期间。此外,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条河流大多位于亚洲,占全球总量的67%
     
  • 海洋中的有些塑料废弃物密集区的面积比一些大型城市的面积还大。
     
  • 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垃圾已经影响了我们的全球食物链。

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所面临的这个问题,并且积极采取行动。如果不立即进行干预,这个问题一旦爆发,将会影响海洋生物与农业生产力。我沿恒河徒步时在沿岸村庄拍摄了以下这些照片,希望借此让大家对市场活动让塑料产品走入农村地区的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西孟加拉邦北部乡村的一个商店里,一堆新旧物品混乱地堆放在一起。其中有很多塑料包装和塑料制品非常显眼,而正是这些东西造成了农田、当地排水系统和河流中的一片狼藉。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在恒河与达莫达尔河交界处的一个村庄里,一对老夫妇经营着一个小商店。他们告诉我,之前饼干之类的产品还是装在大盒子里销售的,不久以前才变成了现在这种塑料小包装。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贾坎德邦农村一个商店。店里的塑料制品非常显眼。恒河有一小段流经这里。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乔尔贡格的一个售卖litti-chokha(比哈尔邦特色食品)小吃摊。站在我旁边的摊主正在用不锈钢餐盘盛放食物。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速溶苏打饮料自动售卖机旁边也放置了大量的塑料杯,这一想象非常普遍!除了类似Begu Sarai这样的小镇大型店铺外,村子里也会经常出现载着这种移动售卖机的小货车。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塑料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宗教用品中也有塑料制品。著名的恒河文化吸引了大量的信徒,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塑料垃圾,但是却并不知道这会带来多大的环境破坏。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这就是小镇下水道的样子。没有对非生物降解材料进行规范的条例。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不是用塑料包装或者聚苯乙烯泡沫盘盛放的食物了。如果食客坚持不用这些材料,那卖家就只能飞快地从最近的报摊拿来报纸将就一下了。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出于好意,小吃摊一般都会同时准备陶瓷杯和一次性杯。所以,其实是消费者自己的消费选择让塑料/聚苯乙烯泡沫餐具成为了必需品。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由于水质不断恶化,如今市场上又兴起了用透明(肯定无法回收或生物降解)塑料袋卖水的新业务。比如图中这个村边的食品摊位就在同时出售小吃和我们所说的这种袋装水。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这个图片报道不是要讽刺农村的落后,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目光短浅或者毫无准备就忽视了这些还在萌芽状态的大问题。难道我们真的要等到问题不断升级,发展到像Holy Haridwar的这个下水道这样时才采取行动吗?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深处,恒河沿岸的村庄经常会迎来不少信徒或者朝圣者,他们的目的地一般都是甘果垂(Gangotri)和其他沿河的宗教圣地。当地的商店会根据他们的要求储存物资。我们何时何地才能清醒过来,并且意识到这些决策带来的影响呢?2016年废弃物管理通知出台一年之后,我在马内尔大坝(Maneri Dam)附近的一家商店拍摄了这张照片。图片来源:西达尔特·阿加沃

这个恒河徒步运动是Venditum印度基金会“逆流而上”(Moving Upstream)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旨在通过缓慢而深入的旅行记录印度的河流变化。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www.veditu.org

英文原文及图片首发于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

翻译:Estelle